开栏语 她是谁? 一个背影温暖一条街
老人正在清理台阶上的青苔
老人在擦洗栏杆
新闻工作的根在基层、源在群众。只有深入深入再深入、贴近贴近再贴近,俯下身、沉下心,在一线摸爬滚打,与群众融成一片,才能真正倾听民声、反映民意、体察民情。
作为社会生活最基本的单元,社区日益成为社会群体的交汇点、社会矛盾的积聚点和社会治理的着力点。这里,有家长里短、生活琐事,也有邻里和睦、互帮互助的好人好事。
从今日起,本报推出“走街串巷”栏目,下设“社区好人”“左邻右舍”“闲话社区”“社区烦心事”等子栏目,希望通过记录寻常百姓的真实生活,反映普通群众的真情实感和社区中的真善美,传播和弘扬社会正能量。
如果你的左邻右舍间有什么趣事、喜事,你的身边有什么解决不了的烦心事等,请记得打电话3190929联系我们。
春节过后,王官洪又看到了那个婆婆的身影,这次她在打扫忠山路加油站旁的花台。王官洪住在泸州市江阳区麻柳湾社区忠山路二段49号,去年12月初,他就留意到楼下有个陌生的婆婆在打扫卫生。“清理枯树枝、挖树根、扫地、擦花台……每天多早就来,一干就是一天。他们说老人是义务的,已经干了好几个小区了!”
近日,记者从麻柳湾社区居委会了解到,社区并没有聘请这样一位保洁工。那她到底是谁?带着疑问,记者在麻柳湾社区进行了走访。◎川江都市报记者 彭方均 摄影报道
别人眼中的她
干洗店老板
她不仅打扫小区里头,街边边都在扫
刘三姐的干洗店开在中央学府小区附近,说起打扫卫生的这个婆婆,刘三姐说,她是知道的。
“去年底,她就在打扫我们背后这个小区,干了半个多月,墙上那一片藤藤她全部拿刀来割断了。树根把堡坎胀烂了,她砍了好几天才把树根砍断。清出来的垃圾,她装到一个大袋子里,自己拉去垃圾库。”刘三姐说,附近门面放到外面的花盆,老人都帮他们摆放得整整齐齐,还打水来把花盆擦洗干净。
刘三姐告诉记者,老人不仅打扫小区里头的卫生,路边花坛里的杂草垃圾她都清理,花台也用水来擦洗,就连路边上的青苔,老人也用专门的铲子来铲干净,说是怕有人滑倒。
来干洗店的大多都是附近的居民,刘三姐说,刚开始大家猜测老人是社区居委会请来的,但后来有人和老人聊天才得知,她就住在附近,是义务的。
路过市民
经常都看到她,这一段路越来越整洁
曾世芳几乎每天都要去忠山公园锻炼,从新区转盘到忠山公园的路,是她每天都要经过的。
“那个白头发婆婆?晓得。她连街沿坎都拿刷子来刷。”曾世芳说,她第一次注意这个婆婆,是发现她在挖青苔。那是一段平常人不太走的路,上面布满了青苔,老人拿着小铲子在那里铲。
曾世芳回忆说,她当时以为老人挖青苔有什么特殊用途,就上前问她,没想到老人说这一段路的青苔多,怕有人踩上去滑,所以用铲子把它铲掉。“每次看到她都在忙,感觉有干不完的活。有时候好几天没见到她,还有点不习惯。”
和曾世芳一样,经常在附近带客看房的中介黄富民告诉记者,这个婆婆在这片干了快一年了,在麻柳湾的好几个小区都看到过她。
小区住户
有时凌晨五六点就来,中午就吃干粮
听说这位婆婆最近经常在忠山路二段73号院忙碌,记者来到这个院落却没有找到老人。
住户小丁是这个小区的租客,她告诉记者,老人从去年12月中旬后就在他们小区打扫。“有好几天她都在砍一个枯死的树根,砍了好多天,后来听垃圾工说,老人还专门去买了电锯,应该是把树根锯断了”。
小丁说,那阵天气冷,但老人每天很早就来,砍树根那几天凌晨五六点就来了。天气好的时候中午也不回家,就吃自己带的干粮。
记者了解到,出于感激老人的无私付出,附近小区居民会自发买些东西送给老人,但大多都被老人婉拒了。
住户袁阿姨告诉记者:“她比较固执,擦栏杆的水都是她从家里提来的,我说可以到我家提,她不愿意,就怕麻烦别人。”
老人
我比别人先想到
我就先干起来
在麻柳湾社区转了几圈,记者终于在居民的指引下发现了老人的身影。
她正蹲在一排有青苔的台阶上铲青苔,一头白发在寒风中显得很凌乱;上身穿着一匹红色格子的布罩衣,从后背的缝隙能看到,里面穿了一件手织的油绿色毛衣,还有洗得看不出花色的袖套;下身穿着一条布裤子,脚上是一双运动鞋。但她的装备却不少,小水桶、大扫把、小扫把、小铲子、刷子、斧头……居民们说,这就是老人的固定穿着。
面对记者,老人不愿意多说什么,只是说了一句:“我比别人先想到,我就先干起来。”
有知情人告诉记者,老人姓唐,年龄在70岁左右,住在麻柳湾社区,女儿在外地生活,老伴去世后她曾去寺庙里住过几年,去年疫情以后就回来了,在家也没什么事,就想着为附近居民做点什么。
新闻推荐
◎川江都市报记者方霞近日,有网友通过泸州新闻网、川江号客户端“泸州市网络问政”平台咨询,现在购房没有纸质发票了吗?网友...
泸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泸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