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垃圾分类成为习惯”照进现实

川江都市报 2020-12-02 00:53 大字

11月24日,泸州市江阳区召开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大会,这标志着江阳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全域全面铺开。(《川江都市报》2020年11月25日07版)

垃圾分类关系着千家万户,这不仅仅是一个民生问题,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大家都知道,对垃圾的处理不当,一来会污染土壤、大气、水体,一来会进一步伤害人体。而实施垃圾分类处理,可以有效改善城乡生活环境,促进资源回收再利用,引导市民形成绿色发展的生活方式,推动城市文明进步。

增强环保意识并非一句空话,而是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中。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组成单位,垃圾分类首先还是要从家庭做起,从生活的点滴开始。厨房作为家庭中垃圾的“主产地”,一般来说,可以放置两个垃圾桶:一个用来存放塑料瓶罐、各种包装盒、纸板等等,以便可回收利用;另一个用来装菜叶、果皮、食物残渣等不可回收利用的东西。如果每个家庭都从耐心对垃圾进行挑选和分类这样的细活儿干起,不要怕麻烦,多出一份自己的力,环境质量自然会一天天好起来。

所以,当下有一句流行语,叫作“让垃圾分类成为人们的生活习惯”。这话的道理再浅显不过,然而,坐而论道只是一个方面,关键问题还是如何付诸实践,用什么方法让人们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笔者看来,其难点有二:一是模式探索,二是推广宣传。

从寻找合适的途径和方法来看,用垃圾分类换积分,通过积分换取生活用品,这不失为一种有益尝试。也许有人会说,用积分换取生活用品,是有条件的做法,很容易导向功利化。其实,用积分换取生活用品,是一种很好的激励措施,与文明习惯并不矛盾。大家想想,垃圾分类涉及到千家万户,而每个人的素质参差不齐,一是习惯的养成需要时间,二是还需要研究容易接受的方式方法,否则,光喊“让垃圾分类成为生活习惯”,只能是一纸空谈。同时,积分换取生活用品是一种方式方法,而不是目的,通过这种利益导向,逐渐培育引导居民的理念,进而促进居民养成习惯。

而把垃圾分类看作最难推广的事儿,并不是没有原因的。首先,垃圾分类本身起步较晚,就是一些垃圾分类做得较好的国家,公民的环保意识也非一朝一夕形成的。比如在德国,垃圾分类是从幼儿园就开始接受的一种教育,而在大学也设有垃圾处理的相关课程和专业,培养专业性人才。经过长达几十年的努力,目前德国的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成为全球垃圾分类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而另一个垃圾分类做得较好的国家是瑞典,在培养国民垃圾分类意识上足足花了一代人的时间。

因此,还应扩大垃圾分类的宣传,以及普及分类的知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报纸、移动传媒、宣传栏等各种方式进行,让各年龄段的市民对垃圾分类知识有足够了解,知道什么是“可回收”,什么是“不可回收”等知识,并从内心形成自觉意识。

垃圾分类不是一日之功,也不可能立竿见影,需要不断去发现问题,并及时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开阔视野,多措并举,加快垃圾分类推进的步伐,“让垃圾分类成为人们的生活习惯”才会照进现实。

新闻推荐

中熟柑橘哪家强? 29个样品争果王

专家对参评的柑橘打分◎川江都市报记者陈猛摄影报道本报讯作为全国重要的柑橘产区,泸州目前上市的哪种中熟柑橘最优质?昨日...

泸州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泸州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