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名师生成为更好的自己 访泸州市梓橦路小学渔子溪学校校长王敬
王敬带领学生们进行劳动实践
作为泸州市江阳区一项重大教育民生工程,泸州市梓橦路小学渔子溪学校从2017年建成投用至今,从最初只有4个班177名学生发展到现在9个班近1600名学生。
在四年多的办学进程中,梓小渔子溪学校充分发挥它作为一所优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品牌的优势,为茜草片区适龄学生提供了与主城区同步的优质教育服务,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同和口碑。
短短四年间,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做到的?日前,川江都市报记者走进梓小渔子溪学校,对该校校长王敬进行了一次专访。
找准学生的发展方向
记者(以下简称记):贵校办学仅4年,就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同。您认为,在这四年间,推动学校发展壮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王敬(以下简称王):是的,梓小渔子溪学校办学四年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这期间,我们确立了一个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理念,通过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让学生们变得更加自信美好。所以,我们办学之初就明确提出了“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生态教育理念。也就是说,我们做教育,必须遵循发展的规律,包括教育规律、学生认知规律等,要让每一个师生成为更好的自己。
要让我校每一名师生变得更加美好,这需要一个过程。所以,“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既是一种理念,同时也是一种过程、一种状态和一种结果。我们的教育,既要遵循教育规律,又要关注过程和结果,更要重视方式方法。要让这一教育理念落地,实现我们的办学目标,就必须尊崇规律,做到对人的尊重。而这正好与当下我们江阳区倡导的“五育融合”视域下项目式推进高品质学校建设管理是一致的。
“五育融合”,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我们的教育也是通过“五育融合”,实现“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最后实现全面发展。在这一理念支撑下,我们确立了学校的形态、管理方式和育人方式。实现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并在发展的过程中让每个学生的发展各有侧重,这就充分体现了我们的生态教育理念“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找准他的发展方向。
教育应该大家一起做
记:办学特色是一所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基因。贵校的办学特色体现在哪些方面?
王:从发展的角度来说,我们还是一所年轻的学校。要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要在学校共性基础上实现我们的个性彰显,那就必须找准一个办学的突破口。
语文教学上,我们主抓吟诵教学。吟诵是解决学生从记忆、兴趣和传承传统优秀文化的非常好的载体。讲经典、诵经典,回归我们的语文传统,在全国小学我们都是走在了前面的。最近,我就连续两次参加了在青岛举行的全国校长论坛、叶圣陶思想研讨会,进行吟诵教学的经验交流与分享。在数学教学上,我们则主推“生活数学”和数学文化的研究;我们还提倡劳动教育,利用现有条件,在校园里专门开辟了五亩土地作为学生们的劳动实践基地,把它打造成为学生们的劳动实践、科普教育、家校共育之所。
办学四年来,我们能取得一些成绩,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特色化的家校沟通。我们建立了很好的家校共育平台,包括家长学校、家长课堂等有效载体,让家长们通过沟通与学习,理解和支持学校的发展,这是我们生态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我们的家校共育,注重对家长的培训、教育、引导,以加强家长和学校之间的有效沟通为特色。家长护校队——每天上学和放学时,有10名以上家长志愿者自发组成护学岗,维护上学放学期间校园周边安全秩序;各项活动,比如运动会、劳动实践、春秋游等,家长们都自发积极参与,这些都是家长们认同学校理念的一种体现,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我们都有一个共识——“教育应该大家一起做”。
经过四年办学实践,我们逐渐找到了自己的突破口,有了这些亮点和特色,也就有了实施“五育融合”必不可少的一个载体。所以,我们坚持践行“一步领先,步步领先”的发展理念,逐渐朝着 “五育融合”视域下项目式推进高品质学校建设的目标迈进。
老师成为学校的主人
记:都说教师是一所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贵校在教师管理和培养上有何独到之处?
王:我始终认为“有教无类”。因为义务教育对学生无从选择,每个人都有权接受教育,这是一个最基本保障。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把每个学生当做一个独立的个体,既要注重学生鲜明的共性,培养他们成为“一个人”的核心素养,又要关注他独特的个性。
基于这样的认识,梓小渔子溪学校始终把“教师第一”作为学校管理中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只有把教师放在发展第一位,才能够实现学生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
我们学校的年轻教师居多,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其中研究生学历者不少。对于管理者和教师,我有三句话:无条件信任,发自内心的尊重,亲人般的支持与配合。我校“教师第一”的管理体现在:教师必须认同、接受并践行学校的办学理念。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确定对学生的评价标准,也就是怎样让学生更好地成长,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他的个性发展。
加强学校的民主管理、让老师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这是“教师第一”的首要体现。我们通过一系列途径:如,开展各种教师自发组织的棋社、健身社团、读书会、美食团等教师亚团体活动,丰富教师业余生活,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了解,建立教师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在专业发展方面,比如,语文教师团队通过吟诵教学、统编版教材教师用书的编写、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资源的开发等,以及全国吟诵平台的课例展示、参加全国学科竞赛等,让老师在“痛苦”的过程中实现成长,获得成就。
我们给予班主任自主开展活动的底气与信心,各班级的活动彰显班主任教师独特风格,比如,三年级一班每年秋期的迎新总结课程和春期的体能拓展训练课程;各班劳动实践课程中,播种、管理、收货、售货等活动都带有班主任教师个性化的烙印。我们尊重教师的教育个性与创新,老师们也有做好教育的意愿与行动。学校也非常注重教师的培训和培养。我校有企业捐赠的教师发展专项成长基金。我们对教师进行分层培养、分类管理,让更优秀的教师引领所有教师,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状态。每个月,年轻教师要进行思想交流,老师们通过反思和情感交流,获得心灵上的慰藉,工作上和生活上的帮扶。
办学四年来,我们的整个管理团队和教师团队非常和谐,干群关系也非常和谐。
拓宽诗教的宽度和深度
记:经过四年的办学发展,贵校取得了怎样的办学成就?
王:确实,自办学以来我校始终致力于特色立校,高度重视学校特色的打造,无论是在学生发展、教师成长等不同层面都取得了一些成绩,尤其是在古诗文教学上。
在教师层面上,吟诵教学研究让我校语文老师在不断的学习研究中收获成长和肯定,在各级各类教学活动中展示研究成果:2018年,周霞老师在河南南阳举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课堂教学名家论坛”上献课《赠汪伦》,示范如何借助平台信息,从传统诗教和声韵格律的独特角度,拓宽诗歌教学的宽度和深度,使我校的吟诵项目获得了来自全国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和广大教育同行的认可;2019年3月,在泸州市2019年统编教材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展评活动中,周霞、张茜两位老师代表江阳区参与古诗解读及吟诵,荣获市级一二等奖;2019年9月,吴群老师执教的《以天下为己任——感受<绝句>里的爱国情怀》入围全国诗词讲解大赛复赛,并荣获全国总决赛二等奖……
在学生发展层面,我校学生通过长时间学习,积累了许多关于古诗文的知识,他们在充实自身的同时,在市、区等各级比赛中自信地展示自我,收获众多荣誉:2018年12月,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促进会举行的“最美诵读·中华古典诗词吟诵” 活动中,我校多名学生获得“最美诵读奖”“最佳人气奖”“吟诵传承奖”等多个大奖;在2019年7月举行的泸州市“中华经典诵写讲系列活动之小学生‘最美诵读’杯诗词诵读展评”活动中,我校马瑞婴、李皓扬同学代表江阳区参赛,获得团队二等奖,同时马瑞婴获得低年级组最佳表现奖;在2019年10月举行的泸州市第八届“读经典·编短剧”大赛中,我校吟诵节目《夏荷》获得小学组三等奖。
接下来,我们将致力“群诗”课堂的研究,在增加课堂古诗容量的同时进行学生高阶思维的训练;在原有诗教课堂研究的基础上,更有效地提高利用吟诵与诗教精神的融合,从单一利用古诗教学做到与优秀精神文化的传承,让古诗教学有宽度,有深度,更有温度。
校长应该率先垂范
记:在学校管理中,您是怎样发挥身为校长的引领作用?
王:五育融合,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让他们更好地发展,成长为更好的自己,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一理念体现在学生身上,就是他应该有鲜明的共性,以及拥有他将来发展终身必备的能力和品格,再加上他独特的个性,这些就构成了他的核心素养。在这样的教育过程中,学校也就变得更加美好、多姿多彩。这也是我理想中的“一个学校的完美状态”。所以,我作为一名学校的管理者,必须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领大家一起干,而不是指挥大家干。
我首先是要坚持教学,带头上示范课,教研活动从不落下。我最关注的是学生的习惯和自信。因为工作原因,学校周边有很多学生家长很早就要离家上班,如果把孩子独自留在家就没人管。所以家长们上班途中会把孩子送到学校,为了家长们着想,学校一早就打开校门迎接排队等候进校的孩子们。
每天早上7:20前我必须到校。7:20—7:50之间,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在校门口一边等待迎接孩子们,一边读书。我每学期在校门口读的书积累起来至少有两本以上,选择在这个时间这个地点读书,就是要引领师生共读。有了校长和老师带头读书,孩子们就会跟着读。所以,每个工作日的早上,路过梓小渔子溪学校的门口都能听到一片琅琅书声。
我觉得,这种有意识的训练是有好处的。让学生们在旁若无人的大声朗读中学会专心做自己的事;坚持在校门口排队读书,几年积累下来有益于习惯培养,培养他们受益终生的良好习惯。
我始终认为,只有带领大家一起这样做了,大家的心齐了,自然能呈现出学校良好的状态。
川江都市报记者 何晓梅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赤水河畔两河口郎酒生产区生在赤水河荣忠远摄长在天宝峰陈力摄赤水明珠——金樽堡龙灵摄储藏郎酒的天然溶洞——天宝洞胡...
泸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泸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