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好三大独特优势 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专访泸州市委书记刘强

泸州日报 2020-10-27 09:24 大字

□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梁现瑞 高启龙 魏冯

毗邻地区、长江水道、自贸优势——观察泸州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的位置,前述三个元素最为突出:是四川和重庆毗邻的6个市之一;是6个市中唯一与重庆有长江黄金水道相连的市;是6个市中唯一有自贸试验区的市。

泸州市委书记刘强的专访,就围绕这三个关键词展开。

谈融合发展

尊重规律,做好规划,分步推进

记者:先说第一个关键词,毗邻。泸州提出,要打造跨行政区组团发展模式的融合发展示范区,从全国来看,不破行政隶属,打破行政边界,都是一个难题,泸州准备怎么做?

刘强:关于跨行政区组团发展模式的融合发展示范区,探索行政区与经济区适度分离,目前全国还没有现成的模式,大家都处于探索阶段。泸州将按照省委、省政府明确的融合发展方向,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力争形成一定的经验。

记者:在推动融合发展方面,如何把地理上的毗邻优势发挥得更好?

刘强:一个高水平的规划担负着指引方向、确定路径和凝聚共识的作用,因此第一步就是做好规划。我们将坚持统一规划、分块实施,做好经济管理、社会管理以及其他管理,通过高水平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益经营,最终推动融合发展,实现优势互补、叠加效应。

记者:有没有可能,规划做出来后市场不买账,成一纸空文?

刘强:做规划不是闭门造车。规划是集发展规律、群众需要、专家智慧“三位一体”的产物。编制规划的过程中,我们将广泛征求群众和市场主体的意见,整合各方资源,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

记者:毗邻区范围大,是全部囊括还是像长三角地区那样,先搞一个示范区,再以点带面?

刘强:发展合作不能遍地开花,必须找准着力点。我们已经确定,泸州和重庆江津、永川以跨行政区组团发展模式,规划建设融合发展示范区。最近,我们邀请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等机构编制专门规划,以示范区域作为支点,带动全域融合发展。具体来讲,我们将高水平规划建设泸东新城,以轨道交通为引领、产业发展为支撑、自然生态为本底,推进与重庆江津、永川融合发展,推动形成跨行政区区域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记者:实际早在政府出手之前,两地之间市场的联系已经很密切了。一个问题是,融合发展到底是市场规律使然还是政府规划使然?

刘强:两者不可偏废。一方面要尊重市场规律,强化市场供给;另一方面,要做好规划,加强引导,为市场合作创造更好的条件,提供更好的服务。总之,要尊重规律,做好规划,推动发展,实现良性循环。

谈黄金水道

在建设航运中心的基础上建设贸易中心

记者:再说长江。泸州市委八届九次全会明确,要建设长江上游航运贸易中心。这个中心怎么建?

刘强:建设长江上游航运贸易中心是省委对泸州发展的一个定位,因为泸州有四川最大的水港——泸州港,有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泸州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6个国家级开放平台,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除成都、重庆以外拥有开放平台数量最多的城市。下一步,我们将着重从通道建设、平台建设、发展外向型经济等方面发力,加快建设长江上游航运贸易中心。

首先是建设航运中心,然后在航运中心的基础上建设贸易中心。航运中心是一个运输概念,贸易中心是一个流通概念。相比航运中心,贸易中心不仅需要货物,还需要专业市场以及人才支撑,包括企业家、市场运营人才等各方面的优秀人才。

记者:建成长江上游航运贸易中心,我们的短板在哪里,如何补齐?

刘强:目前,泸州在设施规模、市场功能、平台建设、人才储备等方面还有一些差距,需要全方位提升。下一步,我们将着眼提升功能、拓展领域、做大规模,积极争创更多开放口岸,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发展加工贸易、中转分拨、保税物流等业态,打造长江上游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大宗商品交易中心、进出口加工贸易中心。

(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强化后勤保障 助力酒博会顺利召开

市场监管人员检查酒店食品安全(图由泸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供)◎川江都市报记者刘明霞本报讯第十五届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开...

泸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泸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