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孝心是陪伴

泸州日报 2020-10-26 09:16 大字

□ 孙雪

秋天,有一个最具秋韵的节日——九九重阳节。

由于“九九”与“久久”同音,故而我国在1989年把农历九月九定为老年节。重阳节的本质意义除了含有健康长寿的祝福外,又多了中华民族孝亲敬老传承的深意。

记得幼时过重阳节,祖母总是早早将家里的蒸笼洗干净,拿出发面浆蒸发糕。发糕又叫重阳糕,祖母一边蒸一边念叨:“吃过重阳糕,步步都升高。子孙都有福,齐吃重阳糕。”祖母对吃重阳糕很重视,她认为吃了重阳糕不仅有“步步高”之意,而且会保子孙“平安有福”,所以无论那时粮食计划供应多么困难,她都会东挪西挪在重阳节蒸一大锅“重阳糕”。我们自然不会客气,早早就盼着吃祖母蒸的重阳糕,直吃得肚子鼓鼓圆才肯罢手。吃过重阳糕之后,祖母给我们插上茱萸,带着我们东家西家送重阳糕,亲友邻里们则热情地在我们的衣兜里装满花生、核桃、瓜子等。我们高兴地一边吃一边又随祖母去“登高”。

我们一般是去登城边上的红岩山,一边登山,一边听祖母讲红岩山的神话故事。那时候,红岩山的农家都喜欢种菊。霜降后百花凋零,此花最盛。山坡野地、路边田坎,以及农户房前屋后,都开放着各样品种、各种颜色的菊花,灿烂多姿。祖母说,菊花又名“长寿花”,是凌寒傲霜的象征,与重阳节的关系很深,所以重阳节又有“菊花节”之称,菊花又称“九花”。由此,在我们幼小的心灵中就种下了“登高看菊”的情结。

川南酒城泸州,此风更盛。据史书记载,明状元杨慎当年在泸州过重阳节就喜登高喝菊酒、吃重阳糕,遗下佳话和诗文盛传泸州。民间把菊酒、菊制糕点看成祛灾祈福的“吉祥物”,人人爱吃,一直盛行至今。

如今过重阳节,除了保留这些习俗外,国家还将其定为“老年节”,全社会都尊老敬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生活在这个年代的老人们,晚年生活幸福快乐。有一首歌这样唱道:“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涮涮筷子洗洗碗……生活的烦恼和妈妈说说,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谈谈……”活在当下,孝在当下,一碗营养美味的米粥,一段轻轻的搀扶,一刻用心的倾听,一会儿静静的陪伴,便是最好的孝亲敬老回报“三春晖”的寸草之心了。儿女们无需光宗耀祖,无须衣锦还乡,一声问候、一句关心、一会儿陪伴,对老人们来讲就会很暖心、很满足了。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抽点时间回家陪陪父母,打个电话报报平安,在菊香糕甜的重阳节里,让浓浓亲情氤氲每一个家庭,让孝亲敬老的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弘扬。

新闻推荐

一醉红粱(外一篇)

周晓枫小时候对高粱的印象,是糖。混合着淀粉和糖浆的高粱饴,软糯、弹韧、清甜。它和大虾酥一样,都用明黄色的糖纸包裹,用喜庆...

泸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泸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