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不理风波”暴露老字号困境 □苑广阔
“你摊上大事了,狗不理报警了!”近日,微博上一则探访王府井“狗不理”餐厅的视频在网上引起热议。餐厅随即在网上发布声明,称视频发布者侵犯了餐厅名誉权,餐厅已报警处理。社交媒体上的舆论仍在发酵,广大“吃瓜”群众对王府井“狗不理”餐厅的声明提出疑问:以后吃完饭,还能不能在网上发表评价了?(9月12日中国新闻网)
饭做得不好吃,还不给人吐槽,这是“狗不理风波”给网友留下的直观印象。别说对消费者评价自己的饭菜报警不够妥当,就是警方接受了报警,最后也很可能不了了之。因为美食博主发表的视频以及文字,是消费者对当时就餐环境的客观记录,以及对于口味、服务的个人主观评价,不属于虚构事实、捏造不实信息,更没有使用侮辱性、诽谤性的语言,所以是不构成法律意义上的侵犯名誉权的。
那么,“狗不理”方面在处理该事件时为什么会如此失态?很多网友把原因归结为“狗不理”缺乏肚量,动辄得咎。但在笔者看来,这只是最表层的原因,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因为目前国内一些老字号店家纷纷遭遇转型困境,这是它们面临转型焦虑时,产生的一种外在表现——因为焦虑,所以容易失态;因为焦虑,所以变得听不进外部的意见,动辄得咎,最终使得事态变得越来越糟糕。
其实,“狗不理”这几年一直都在被群众吐槽,主要吐槽点是口味一般,但价格却贵得离谱,一个包子卖十几元,一家三口在“狗不理”吃顿饭最少得花三四百元。尤其是在同一城市,同一地段,经营成本也相差无几的情况下,“狗不理”包子价格是别家包子的五六倍,如此不亲民,自然难以获得认可。因此,群众对其吐槽,并认为其是在“吃老本”,已经离倒闭是时间不远。
对于外界的评价,“狗不理”显然不会不知道,但却没有及时纠偏,反而把希望寄托在转型和跨界上,先后推出“狗不理”咖啡、面膜、眼罩等完全和主业不搭边的跨界产品,希望以此证明自己实力雄厚,并没有在“吃老本”。
笔者认为,老字号店家想转型、跨界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如何既守住经典,又紧跟潮流当好“网红”才是老字号店家该认真思考的问题。其实,近年来这方面成功的例子也并不少见,如大白兔推唇膏,同仁堂开咖啡店,泸州老窖卖香水,马应龙出口红……纷纷得到消费者的认同。时下,“互联网+”持续发力,创意营销花样百出,为老字号传承发展带来更多可能性。“狗不理”等想转型、跨界的老字号店家如果想更上一层楼,不妨多借鉴上述已经转型、跨界成功的商家的经验,不要过于急躁,踏踏实实走好当下的每一步才是正道。
新闻推荐
村民正在为食用菌喷淋。本报讯(金其云丁春翔叶应林文/图)“村里的林地资源丰富,又修通了水泥公路,很适合发展种养业。”9...
泸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泸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