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南城街道探索全域参与的“基层治理模式”

四川经济日报 2020-08-28 06:16 大字

四川经济日报泸州讯 (严怡 张敏 记者 庞玉宇)位于泸州市中心老城区的江阳区南城街道,存在老旧小区多、卫生环境差、安全隐患多、水域治理难、矛盾纠纷易发等治理难题。为了切实解决这些问题,近年来,南城街道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以矛盾问题为导向,以解决群众身边的“老大难”为切入口,通过多方联动,盘活各类资源,探索齐抓共管、全域参与的“南街基层治理模式”。

“4+3+1”网格化精细管理散居楼栋。针对辖区散居楼栋多、流动人口多、人口老龄化等问题,街道创新“4+3+1”网格化治理模式,按照“地域相邻、便于管理、便于服务、便于活动”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各社区网格设置。“四级联动”聚合力。该街道将市、区、街道、社区各级党员干部下沉到网格,各尽其能参与基层治理;“三有责任”强动力。该街道与驻区单位、包保部门结对共建,落实共建有项目、服务有岗位、评价有指标的责任机制;“一长多员”激活力。该街道在网格中设立1个网格长,多个网格治理联动队员,根据居民反馈的需求,开展联动服务。

“三清三公开”助力老旧小区三治融合。该街道针对辖区老旧小区矛盾纠纷多、遗留问题多的特点,通过摸清底数、厘清矛盾、讲清政策,让局外人变当事人,坚持程序公开、人员公开、财务公开,让质疑人变明白人,助力小区选举产生自委会,同时将派出所和司法所职能前移到小区,设置警务服务点和小区调解室,提升居民法治意识。探索“自治为核心、法治为保障、德治为引领”的治理模式,让群众的事群众议,群众的家群众当。

“五联五防”智慧治理水域安全。针对辖区临江线长,水域环保问题突出、防汛减灾任务重的问题,街道主动搭建“生态滨江涉水联盟”平台,将上级部门、驻区单位、社会组织、网格员、热心党员群众联动起来,以街道和社区为粘合剂,形成治理合力,共同参与到防汛减灾联防、溺水救援联防、江边不文明行为联防、水污染治理联防、珍稀鱼类保护联防等水域联防工作中。特别是在今年“8·19”洪峰过境期间,街道出动干部职工、志愿者1080人次奋战一线,紧急转移群众3581户,清淤面积160300平方米。

新闻推荐

东升街道 干群踊跃献血奉献爱心

□吴锦江本报记者李界摄影报道“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今天参加义务献血,用自己的爱心传递社会正能量。”近日,纳溪区东升街道组...

泸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泸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