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军人回乡开生态创业园 美了家乡 富了村民
游客在梦里水乡生态众创园游玩
餐厅叫“猛虎厅”“雄鹰厅”,厨房叫“炊事班”,凉亭叫“一营”“二营”……在凤凰湖畔,有个占地1800余亩,包括多个农旅融合孵化项目以及饱含部队生活元素的创业园区——梦里水乡生态众创园。园区的创始人叫刘洋,他既是一名退役军人,又是创业路上的“尖兵”。
◎ 川江都市报记者 杨敏 摄影报道
放弃安逸生活 决定自己创业
抉择
2014年,刘洋退伍。回到家乡的他面临人生的又一个十字口,是凭着安家费和退休工资过安逸闲适的生活,还是“从零开始”,走一条也许并不“稳当”的创业路?面对可能遇到的诸多困难,刘洋毅然选择了迎难而上,“当过兵的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
虽然决定创业,但做什么好呢?刘洋的家乡在纳溪区大渡口镇平桥村,处于凤凰湖生态湿地圈,这里山水交融,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经过仔细思考,一幅依托乡村生态优势,融合农业生产及乡村旅游的发展蓝图在刘洋心里逐步成型。
说干就干,刘洋利用家门口的平桥河发展生态水产养殖。2015年,三星级“梦里水乡”乡村酒店在平桥河畔落成投用。紧接着,刘洋着手打造水上游乐项目,将平桥河等生态资源进一步开发利用。2017年7月,刘洋流转800余亩土地,逐步将这些土地培育为创业孵化的“乐土”,梦里水乡生态众创园雏形初现。
村社实现“户户通” 村民用上天然气
变化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刘洋坦言,创业有再多困难也不怕,最重要的是懂专业。当年,他也是边学边干,走了不少“弯路”。
2017年以来,梦里水乡生态众创园打造了经果林、生态农庄、特色水产养殖园、水上竹筏、研学拓展等数十个农旅融合项目。
据刘洋介绍,梦里水乡生态众创园的优势就在于“生态”二字,依托相关资源,“以商引商”。他与具备专业能力的创业者合力打造的“活水游泳馆”,将于今年6月开业;以乌木文化为主题的“乌木酒庄”“琼花谷”“户外猎场”等项目也在建设中。
“退伍不褪色,创业当尖兵”,这是刘洋的座右铭。刘洋在部队服役22年,有一种割舍不掉的军人情结,因此,在梦里水乡生态众创园处处都有军队文化。
记者注意到,梦里水乡生态众创园内旅游道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在其中一角,10多个迷彩大帐篷安置在蜿蜒的小山脚下,曲折的小径将帐篷连接起来,不远处就是竹林和水田,构成一幅美丽的山水田园画卷。这得益于刘洋想改变家乡的决心。
“改变家乡,是从改善通信条件开始的。”刘洋联系通信公司,协调解决诸多问题,很快基站就建成了。此后,他又梳理全村“断头路”,与周边连接形成交通网络,陆续帮助30余户村民修通了入户的水泥路,目前梦里水乡生态众创园所在的村社已经实现了“户户通”。去年来,刘洋又积极协调安装天然气,目前已让当地90%以上的村民用上了清洁能源。
生态众创园 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引领
近年来,针对大学生、退役军人、返乡村民等群体,刘洋积极探索大众创业之路,利用梦里水乡生态众创园的优势,谋划切实可行的农旅项目,帮助他们走上创业的正轨。重庆大学生李程熙就是其中一员。
2015年,刚刚大学毕业的李程熙来到泸州,应聘到梦里水乡生态众创园财务部门工作,见证了梦里水乡生态众创园的发展历程。目前,李程熙成为梦里水乡生态众创园的总经理助理(持股),从一个普通的“打工者”,成为了刘洋的合伙人。
平桥村村民张泽林说,2014年前在老家无事可做,只好在外务工养家。直到“发小”刘洋退伍回家创业,他才回到老家跟着刘洋干。在家门口工作,不仅有了可观的收入,还能照顾父母和孩子。目前,张泽林担任拓展训练的安全管理,工作尽心尽力,干得特别开心。
在梦里水乡生态众创园周边,当地村民把房前屋后打理得干干净净。村民们很享受现在的生活,出行条件改善了,居住环境也更美了。随着梦里水乡生态众创园一个个项目的落地,为当地村民带来了更多就业机会。截至目前,梦里水乡生态众创园长期用工40余人,季节性用工近300人。当地的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成为刘洋的定点帮扶对象,也是梦里水乡生态众创园特别“关照”的对象,“一定要让他们增收脱贫。”刘洋说。
截至目前,梦里水乡生态众创园共流转土地1800余亩,每年付给当地村民的土地流转费用超过100万元,其中最多的一户每年可收入近2万元。2019年,鉴于平桥村竹资源丰富,刘洋谋划在梦里水乡生态众创园兴建生竹片加工厂。
2019年10月,退役军人何照宽加盟的年产万吨生竹片加工厂投用,解决了附近毛竹销售难的问题,为当地每个农户增加收入2500元。此外,刘洋还带动当地村民发展水产养殖近80户,每户增收3000-4000元。
新闻推荐
本报讯(魏雪梅欧阳菊)近日,江阳区第一期“五育论坛”在区教研培训中心开幕,区教研培训中心全体教职工参加论坛。此次论坛由张...
泸州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泸州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