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宅”的局限 拓展“学”的可能 江阳区教育系统线上教学侧记

泸州日报 2020-03-13 09:06 大字

□ 付彬 本报记者 刘校宏

“升旗仪式现在开始,奏唱国歌,敬礼!”面对“云”旗台里冉冉升起的国旗,学生们在各自家里举起右手,唱响国歌,泸师附小、泸州七中、梓橦路学校、南城学校……“云”旗台的升旗仪式简单而庄重,这是记者近段时间从江阳区各学校了解到的。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只能“宅”家的师生,如何让“宅”更有品质?江阳区教育系统开启了“空中课堂”,居家学习战疫情,创新思维迎未来。

课程“活”起来

师生“悦”起来

近日,泸师附小城西学校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新冠肺炎疫情”专题研究学习课程,学生们通过和家长一起读防疫知识绘本,将去年和今年的春节进行对比研究,形成调查报告,这是江阳区实行“项目化学习”的一个缩影。据介绍,“项目化学习”是江阳区大部分学校“线上学习”的重要形式,根据学生年龄段的不同,分项目进行学科融合,趣味、科学的课程设置让学生“宅”家学习。

“98,99,100……”况场小学校一年级2班的学生刘萱在自家餐桌上数着高粱秆,况场小学校结合学生们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们就地取材,巧取资源,活学活用。和况场小学校一样,方山学校、江南小学校等乡镇学校也因地制宜、量体裁衣,让农村的学生们充分挖掘生活资源,丰富教育课程。

“热干面,加油!”泸师附小习之学校的美术教师陈儋运用网络平台进行抗“疫”作品示范。近段时间以来,江阳区美术教师团队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的优势,将平日课堂上难以展示的手工制作、软件绘画、综合材料创作等课程进行整理和推广,丰富线上教育课程。

自开展线上教学工作以来,江阳区教育系统不断丰富线上教学内容和教师教学方法,以实现学生“在家学习”效果最大化。

平台多元化

技术做保障

2月6日,江阳区教育系统“停课不停教、不停学”视频会议召开,江阳区教育和体育局局长周玉率先当“主播”,全区中小学校长、分管教学副校长、教管中心主任积极尝试“线上学习”。为稳步推进线上教学工作,江阳区教培中心研究团队反复研讨,指导全区各学校运用“人教点读APP”“钉钉家校本”“群阅书声语言听说教学系统”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家校合作模式,因地制宜开展线上教学工作。全区各校结合校情,师生根据学科特点选择“好视通云会议”“学习微课堂”“钉钉直播”等教学平台,与学生们在线互动、在线答疑。

“同学们穿戴整齐,精神饱满,给大家点赞!”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宾莎用微信群视频和学生们一起进行手语交流。目前,该校共有103名残障学生参与线上康复训练交流。

为帮助教师解决网络平台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梓橦路学校现技处的教师团队随时在线释疑,截至目前,该团队为全校师生解决了500余个“疑难杂症”,切实为“线上教学”保驾护航。

“一切为了孩子着想,在这个特殊时期,我们要尽最大努力,为孩子们提供最优质的教育。”周玉说,江阳区教育系统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提升教学质量。

线上“云”教学

隔空传递爱

“不能等来不能懒,正好可以补短板。生活自理勤练习,免得手忙又脚乱……”梓橦路小学渔子溪学校校长王敬用说唱方式为学生们录制学习生活指导视频,看着往日严肃的校长变“主播”,师生们学习更有热情了。

石寨学校的一名学生因为缺乏线上学习条件,疫情防控期间,教师们也不能送教上门。为此,该学生班主任开启了班级群讨论模式,发动家长集思广益,寻求最佳解决方案。最后通过该学生邻居提供的帮助,解决了该校最后一个无学习条件学生的问题。

“开展好停课不停教、不停学,就是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做最大的教育贡献。”周玉说。疫情打破了学校原有的教育模式,“宅”是抗疫的必要模式,“学”是孩子成长的迫切需求。江阳区教育系统第一时间启动“互联网+教育”服务工作,着力整合优质教学资源,构建“五个一”教学框架。全区学校各展所长,巧做“加减法”,突破了“宅”的局限,拓展“学”的无限可能,各学校均有序组织师生进行科学的“空中课堂”学习。一边做好疫情防控,一边抓好线上教学,“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江阳区教育系统“两手抓”,切实为疫情防控做贡献,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新闻推荐

龙马潭区 “一网三心”助企业有序复工

本报讯(彭明记者张婷)近日,记者从龙马潭区委组织部获悉,龙马潭区突出党建引领,结合辖区工作实际,强化“互联网+”应用,创新工作...

泸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泸州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