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宅”的局限 拓展“学”的无限可能 江阳区丰富线上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付彬 川江都市报记者 吴迪
在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校园“静悄悄”。面对只能“宅”家的师生,如何让“宅”更有品质?江阳教育开启了“空中课堂”,居家学习战疫情,创新思维迎未来。
课程“活”起来 师生“悦”起来
城西附小面向全体学生开展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专题研究学习课程。孩子们通过和大人一起读防疫知识绘本,对去年和今年春节进行对比研究,形成调查报告、小报。
“项目化学习,我们给的是一缕春风,孩子们却报以整个春天!”梓橦路学校副校长胡朝霞在工作群里和大家分享了感受,“项目化学习”是江阳区大部分学校“线上学习”的重要形式,根据年龄段的不同,分项目进行学科融合,趣味、科学的课程设置让学生“宅”家学习,收获满满。
“98,99,100……”况场小学一年级二班的刘萱同学正在自家餐桌上数着高粱杆,许梅老师笑眯眯地看着视频里一个个可爱的孩子们用高粱杆、筷子、花生、瓜子等实物为教具进行数数练习。这是况场小学结合孩子们实际生活,引导孩子们就地取材,巧取资源,活学活用。和况场小学一样,方山学校、江南小学校等乡镇学校也纷纷因地制宜、量体裁衣,让农村的孩子们以天地为书,挖掘生活资源,丰富教育课程。
“智·趣”小时光上线了!人民南路幼儿园的老师们研发了丰富有趣的课程。汇聚“亲子游戏、实验探究、健康知识、生活体验、科学育儿”等多种家园互动、孩子探索的教育资源,新颖丰富、智趣横生的线上小时光就这样充实和温润着孩子、家长的宅家生活。
“老师,马达发出的这个声音是什么问题呢?”江阳职高12个专业的教师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纷纷借网络学习之机,依托各类社会资源,通过远程教育指导学生进行线上技能实训。
泸州市实验中学胡利波老师接到了一名在校高三学生打来的电话。耐心倾听、寻找切入点、抓准问题、有效释压,作为“抗击疫情·从心开始”心理专项志愿服务队的心理疏导老师,胡老师与服务队的其他4名心理咨询师每天在线上为学生及家长提供一对一的心理疏导,缓解疫情带来的不良情绪,增强战“疫”信心。
实验小学的陈智兰老师坚持记录着“线上教学日记”——我与“蜗牛”度过了超长版假期,字里行间,渗透着对孩子们的关注、关爱、关心。虽然不能“面对面”,但线上教育依然让师生“心连心”。
平台多元化 技术来保障
2月6日,江阳区教育和体育局“停课不停教、不停学”视频会议召开,局长周玉率先当“主播”,全区中小学校长、分管教学副校长、教管中心主任积极尝试“线上学习”。为线上教学的顺利开展,副局长肖世林带领教培中心研究团队反复研讨,布局谋篇,指导全区各学校运用“人教点读APP”“钉钉‘家校本’”“群阅书声语言听说教学系统”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家校合作模式,因地制宜开展线上教学工作。
“同学们穿戴整齐,精神饱满,给大家点赞!”泸州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宾莎老师正用微信群视频和孩子们一起手语交流。目前,该校共有103名残障学生参与线上康复训练交流。
线上“云”教学 隔空传递爱
石寨学校的一位同学因为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不会用智能机,这一情况给学校带来了考验,因为疫情的阻隔,老师们不能送服务上门,怎么办?班主任开启了班级群讨论模式,发动家长集思广益,寻求最佳解决方案。最后寻求到了该同学邻居的帮助,解决了学校最后一个无学习条件孩子的问题。
疫情打破了原有的学校教育模式,“宅”是抗疫的必要模式,“学”是孩子成长的迫切需求。江阳区教育系统第一时间启动“互联网+教育”服务工作,着力整合优质教学资源,构建“五个一”教学框架。学校各展所长,巧做“加减法”,突破了“宅”的局限,拓展“学”的无限可能。一边轰轰烈烈抓疫情防控,一边安安静静线上教学,“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江阳教育“两手抓”,切实为疫情防控贡献,为学生成长担当。
新闻推荐
江阳区入列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受到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通报表扬
本报讯(记者简放鹏)3月11日,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近日印发了《关于通报表扬2019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
泸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泸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