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软硬兼施” 为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泸州日报 2019-10-12 10:08 大字

本报讯(记者 罗森波) 近年来,泸州市创造良好的硬环境和软环境,为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推动高质量发展凝聚了强大力量。

让硬环境更优。泸州市城市交通越来越“畅快”,以隆纳高速公路、宜泸渝高速公路、成自泸赤高速公路围合的城市外环基本形成,一环路全线贯通,二环路加快推进,城市道路累计达到880.74公里,“环+射”的大城市骨架路网基本形成,同时渝昆高铁项目建设启动,泸州云龙机场成为四川第三大航空港,泸州成为川渝滇黔结合部区域航空运输中心,城市发展进入了高效时代。泸州城市功能不断完善,2015年华润万象汇开业,开启泸州商业综合体新时代,继而步步高·新天地、万达广场、摩尔国际、天远广场等建成开业,覆盖科技、教育、商业、休闲、餐饮、娱乐等多元领域。泸州城市品质不断提升,以绿色生态为底、自然山水为骨、历史人文为魂,通过疏山理水“融城”,显山露水“塑城”,仁山智水“乐城”,靓山丽水“美城”,基本形成了“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良好山水生态格局。泸州城市产业载体更加强大,挂牌运行四川自贸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集中连片建成泸州国家高新区、四川泸州长江经济开发区、四川泸州白酒产业园区和泸州航空航天产业园区,通过“一园一主业、园园有特色”,推动千亿白酒产业、千亿电子信息产业和装备制造、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医药等组成的千亿新兴产业内涵式发展。

让软环境成为硬实力。泸州市全面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加快打造“0证明城市”,通过“减证”促“简政”,优化企业营商环境,解决群众办事痛点、堵点。获地方立法权以来,泸州先后制定了《泸州市地方立法条例》《泸州市违法建设治理条例》《泸州市物业管理条例》《泸州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泸州市白酒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条例》5部地方性法规,为改革发展相关工作提供了法律遵循。泸州市出台《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政府新推出的重大建设项目,一律向民间资本开放,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军民融合产业、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等,支持民间资本进入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养老、科研、旅游、现代农业等领域。泸州成为全国第二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加快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着力构建“守信处处受益、失信处处受限”奖惩格局,让讲诚信成为信仰的一部分、讲信用成为生活与工作的基本准则,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健康环境。

哪里的营商环境优,企业就会往哪里聚集。9月20日,德国重要的工业区——鲁尔谷在成都与泸州国家高新区签署了友好合作协议,开启了双方在电动汽车、新能源新材料、大数据、物联网等方面的交流合作。7月15日,市政府与国内知名的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智能装备制造企业——中信重工开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牵手”合作,在纳溪区建设特种智能机器人生产基地项目。4月30日,世界500强企业——厦门建发原材料贸易有限公司、厦门象屿农产品责任有限公司选择泸州,在四川自贸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建设各自业务板块的进口大宗商品西南分拨中心。

新闻推荐

“互联网+”让后厨清晰可见 构建企业自律、政府监管、公众参与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

■本报记者周雪梅近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召开全市餐饮服务“互联网+明厨亮灶”工作推进会,全市各级市场监管人员、10家...

泸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泸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