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谱就民生曲 龙马潭区民政工作剪影

泸州日报 2019-10-12 06:48 大字

■姚艾青 本报记者 张婷

社会救助兜底保障迈上新台阶,养老服务体系实现新突破,福利慈善达到新高度,基层治理呈现新格局,民政基层基础形成新态势……近年来,龙马潭区民政系统深入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切实履行“解决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的基本职责,以最实的举措、最严的标准、最有力的行动,交出了让人民满意的答卷,为龙马潭区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注入了新动能。

兜住底线

社会救助一年一台阶

“感谢政府提供的免费服务,让我的孩子从无声的世界里走了出来,开始牙牙学语。”日前,在龙马潭区中医医院脑瘫儿童康复中心,带着孩子前来进行康复训练的陈大姐说。

除了免费进行康复治疗,陈大姐家每月还能领到880元的低保费,生活有了基本保障。陈大姐的幸运,来源于龙马潭区系列保障政策的实施。

龙马潭区在全省率先建立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兜底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将困境儿童意外伤害保险费纳入区级财政预算、购买社会服务为农村留守儿童送关爱、在各村社区成立儿童之家并配齐儿童主任、成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咨询室……一系列举措,为龙马潭区困境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建起了健康成长的保护网,让“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弱有所扶”成为可能。

除了全覆盖关爱困境儿童、农村留守儿童,龙马潭区还创新6项救助举措,提高低保标准,加大医疗及特殊困难群体救助力度,积极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全力织密织牢社会救助网。近6年来,龙马潭区共发放低保金2.02亿元、各类救助资金3437.8万余元,配齐村(社区)儿童主任114名、社工16名。

医养结合

养老服务一年一风景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隔……”9月1日一大早,泸州中颐金色颐养院内就传出阵阵歌声,80多岁的老人杨美尚正和老伴,以及其他老人一道边唱边跳,享受着美好的养老时光。

“我们院活动丰富多彩,老人们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棋牌、唱歌跳舞、手工编织等活动项目。” 中颐金色颐养院院长黄波介绍说,自鱼塘卫生院入驻颐养院设置门诊部后,老人们还可不出门就看病就医,随时享受高效、优质、便捷的医养服务,安度晚年。

中颐金色颐养院自落户龙马潭区以来,已获得龙马潭区委、区政府的建设性补贴资金400余万元,同时,每年每张入住床位还可获得400元的政府补贴,有效助推了该院的健康有序发展。

此外,龙马潭区还高起点加快敬老院建设,高质量建设城乡日间照料中心,高标准引进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积极推进“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落地落实。

截至目前,龙马潭区469名五保老人已纳入供养范围,集中供养满足率达100%;许可民办养老机构16家、床位1631个,公办敬老院9家、床位900个,建成城乡日间照料中心59个、床位627个,给予居家养老服务补贴3.2人次、900余万元。

创新举措

基层治理一年一变化

“今天获得了村上的奖励,我太高兴了!”今年年初,在龙马潭区安宁街道阳高村村委会召开的“村规民约量化积分”表扬大会上,村民潘立平获得了“文明新风户”称号,得到一桶菜籽油的实物奖励。与潘立平一道获得荣誉的,还有其他70余户家庭。

阳高村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得益于龙马潭区推行的“村规民约积分制管理”模式。2018年5月,阳高村村民自治试点工作启动,围绕移风易俗、文明建设、“四礼新风”等内容,该村形成村规民约21条。在村委会的监督评议下推进自治,阳高村开启了文明大提升的蝶变之旅。

主动管理村集体财产、义务打扫公共区域、拾金不昧、邻里互助、克制吵闹等成为阳高村的发展新常态,700余户2000多人都在积极践行村规民约中不断成长,引领全区新风尚。

积极探索“村规民约积分管理”模式、“三社互动”参与模式、“4+X”社区管理模式等,全面打造“一社区一特色”“一社区一品牌”服务,着力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年龄居民需求。龙马潭区不断创新治理举措,完善治理机制,基层治理步伐蹄疾步稳。

截至目前,龙马潭区共投入资金9988万元,完成33个城市社区阵地建设,全区社区阵地总面积达3.8万平方米,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100%,建成投用社区服务综合体4个,为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提供了有力保障。

新闻推荐

“互联网+”让后厨清晰可见 构建企业自律、政府监管、公众参与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

■本报记者周雪梅近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召开全市餐饮服务“互联网+明厨亮灶”工作推进会,全市各级市场监管人员、10家...

泸州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泸州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