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溪手工黄粑走四方
□邱有义
特约通讯员 周超文
“郭姐姐,中秋前再给我寄20斤黄粑,我中秋用来招待工友!”9月2日一大早,泸州市纳溪区龙车镇金龙村手工黄粑制作大户郭水连又接到在广东东莞一电器厂上班的村民李显会打来的电话。这些天,随着中秋佳节的临近,郭水连的电话多了起来,少则一天十来个,多时一天有 20 多个。“我的黄粑之所以让外出的村里人都念念不忘,就是因为纯粹手工制作。”郭水连兴奋地介绍道。
今年38岁的郭水连从事手工黄粑制作已经有20年的历史,一个个看似普通的手工黄粑,背后却凝聚了郭水连的诸多心血。
郭水连说,包黄粑的良姜叶必须清洗三次以上,方可使用。“良姜叶有解油腻的功效,还有特殊香气”,而制作黄粑的主要材料糯米和大米,需要分别进行泡水,再晾干水之后上蒸笼蒸熟。同时将大米打成米浆,接着进行“熬糖”的工序。熬糖是有讲究的,要将红糖、冰糖、白糖按照严格比例在锅中熬制,直到发出焦糖味。随后,将蒸熟后的糯米、大米、米浆和糖浆进行混合,手工搅动,放置于木板晾干后切为块状,再度晾干,然后用煮熟的良姜叶和棕绳包好之后,继续将成品放入蒸笼中蒸 5个小时,再酣制10个小时。郭水连告诉笔者,手工黄粑必须经历过这一系列工序,才能成为成品,进行售卖。而这一系列工序完全完成,需要 72 个小时。
香糯软绵的黄粑,回味无尽,香醇自然,不仅可以蒸食,还能烧烤、烹炒。在泸州,人们对黄粑情有独钟,无论是城里还是乡村,老百姓把黄粑当作年货来筹办,请年酒时,宴席上一般都有一份黄粑。“我的黄粑下半年是最俏手的,虽然有10多个工人帮忙,但常常都要加班。而最根本的是,我的黄粑除了手工制作,香糯、软绵且不粘牙是我手工黄粑的最大特色。”郭水连自豪地说。
如今,郭水连的黄粑早已享誉泸州及周边县区。“黄粑知名度越高,我更来不得半点含糊,这是起码的职业操守,更是一个经营者必须坚守的自觉。”郭水连说,由于一丝不苟经营黄粑,如今每年的黄粑销量都要卖到5万多斤,其中有 40%以上的黄粑卖到了贵州、重庆、上海、北京、海南和广东等10多个省市。
郭水连还告诉笔者,为了确保黄粑的地道风味,这些年她还带动周边 8 户村民种植了 50 多亩良姜叶,这几户村民一年下来,靠着卖良姜叶给郭水连,户均实现增收近3万元。
新闻推荐
泸州召开电价政策提醒告诫会“不执行降价政策”等违法行为将被列入黑名单
◎川江都市报记者曾刚今后,商场、商铺电费经营成本将进一步得到有效降低。昨日,川江都市报记者从泸州市市场监管局价格检查...
泸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泸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