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老板扎进竹林种竹荪
□任小冷
特约通讯员 周超文
“在楠竹林里套种竹荪,虽然投入不小,但回报也大,比以前搞餐饮赚钱多了,亩纯收入至少可达1万元,关键还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7月28日上午,在泸州市纳溪区白节镇10万亩“大旺竹海”的“泸州种竹示范园区”楠竹林里,返乡餐饮老板张治国同村民一边在林下收获竹荪,一边高兴地介绍说。
进入采收季
笔者在竹林深处看到,在郁郁葱葱的楠竹下,用竹叶和砻糠覆盖着的竹林地上长着一朵朵已陆续绽开的竹荪,还有很多没有成熟的菌蛋。张治国说,自6月进入采收季后,竹荪生长很快,每天上午都要组织20多个甚至30多个村民到林中来帮忙采摘,采收后又要第一时间进行烘干,如果采收烘干不及时,将直接影响竹荪的收成。
“近两个月来,我在150余亩楠竹林下套种的竹荪,每天可采收300多公斤鲜竹荪,可烘制出30多公斤干竹荪。今年由于很多地方的竹荪都出现了歉收,现在每天的竹荪烘干装袋后,就被早早来此等候的竹荪批发商买走,每公斤价格400元。”张治国不无喜悦地说。
大厨种竹荪
今年46岁的张治国初中毕业后就外出投身于餐饮行业。由于勤学肯干,在经过5年的专业学习后,就成为了泸州一家星级酒店的大厨。前些年,凭借自己过硬的厨艺,张治国还只身前往新加坡从事了4年的餐饮工作。
2017年2月,张治国从报纸上了解到自己的家乡纳溪区白节镇政府出台激励政策,扶助村民利用郁郁葱葱的楠竹林地套种竹荪来助力脱贫攻坚的信息,经过对竹荪市场需求进行考察了解后,毅然将红火的餐馆交给家人打理自己回到村里,并在纳溪区林业和竹业局专家的指导下,开始了楠竹林下套种竹荪。张治国告诉笔者,竹荪有“真菌之花”和“真菌皇后”的美称,是一种珍贵食用菌。竹荪营养价值极高,味道独特,清香宜人,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盛誉,市场需求量日趋上升。
踏实学技术
为了掌握林下套种竹荪技术,2018年9月,张治国在白节林业站的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在楠竹林中套种了10亩竹荪作为试验田,利用毛竹林覆盖材料稻草、砻糠做栽培原料,于9月下旬播种竹荪。由于“大旺竹海”海拔在800米左右,湿润凉爽,适合竹荪生长,到第二年6月,首批竹荪就已开始采收,采收时间长达3个月。2018年,张治国套种于楠竹林的10亩竹荪地共采收烘烤干竹荪50多公斤,实现收入20余万元,除去8万元的种植成本,实际获利达到12万余元,亩均增收1.2万元。
竹林套种竹荪亩入1.2万元,这让张治国高兴不已,今年他就一口气种植了150亩。而张治国套种竹荪首年就获成功,也为纳溪区解决食用菌生产“菌田矛盾”提供了一个鲜活可复制的成功范例。据纳溪区林业和竹业局专家陈永福介绍,在很多地方,人工栽培竹荪普遍以大田棚栽为主,需要搭建荫棚,而且竹荪不能连作,一般种植过的田块要轮种其他作物3年以上才能作为竹荪栽培地,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耕地资源的浪费。而在竹林下套种竹荪,不仅节约了耕地资源和搭建荫棚的劳动量,而且增效明显。同时,栽培后的废菌糠回归林地,能够增加林地的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实现林菌互利、资源循环利用。
成立合作社
“虽然竹荪的经济价值高,但是种竹荪的成本也很高,1亩地将近8000元的成本。”张治国说,基于这种情况,为了做大做强林下竹荪产业,今年,张治国牵头成立了泸州市纳溪区翠竹种养专业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竹荪种植。今年,在张治国带动下,村里另一村民也在30亩的楠竹林里套种了竹荪,目前已获得了不错的收益。
据悉,今年张治国的150亩林下竹荪因种植技术过硬,管理到位,初略测算,到9月采收结束,除去生产成本,每亩纯收入至少都有1万元。而今年张治国针对竹荪不能连作的特点,还在150亩竹荪地头种植了天南星、肿节风等中药材,以发挥竹林的最大经济效益。
新闻推荐
◎胡晓燕川江都市报记者周丽本报讯近日,泸州市献血办、市中心血站有关负责人一行,到武警泸州支队等驻泸部队驻地,慰问部队官...
泸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泸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