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在全国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绩效考核中,再获国家优秀等次 泸州凭什么连获“优秀生”?

泸州日报 2019-01-16 11:34 大字

泸州忠山公园,湖光山色间,透着满满的绿意。 本报记者牟科摄

■孔芒 本报记者 罗森波

去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通报了2017年度全国67个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绩效考核结果,泸州市再次获得国家优秀等次。泸州市已经连续三年在该项考核中进入优秀行列。

全国资源枯竭城市中,每年仅7个城市可评为国家优秀等次。连续获评“优秀生”,泸州凭什么?

新理念:

选择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2011年,泸州因天然气资源枯竭,列入全国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

怎样转型发展?泸州要构筑长江上游绿色生态屏障,必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泸州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编制《绿色发展规划》《长江沱江沿岸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规划》等,形成对产业结构转型、能源结构优化、生活方式转变的倒逼机制,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全过程和各领域。

如今的清溪河谷,花田酒地景区人来人往。很难想象,几年前这里环境污染严重。

以前,为了发展经济,当地在河边建化工厂,清溪河水质逐渐恶化,逐步沦为臭水沟。纳溪区“一分为二”治理化工厂:经营好、能实现环保达标排放的,引导搬迁到工业园区;经营差、连环保设备都上不起的,坚决关停,通过税收、租金优惠引导企业转型,并将旧厂房通过招租改造成接待、餐饮、住宿、娱乐等旅游设施。整治后,该区域实现了从废弃工业向新兴旅游业的转变。当地村民游条国开起了农家乐,每个周末少则接待几十人,多的时候一天能达几百人,月入万元。

新产业:

在守护“绿水青山”中收获“金山银山”

走进泸州国家高新区某机械公司,机械手臂正一刻不停地忙碌着。“无论是奔驰宝马,还是国产汽车,大多都是这个厂的客户。这个公司生产的同步齿环销量占到了全球第二位。”在机器轰鸣的厂房里,泸州国家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罗了威说。

几年前,这个厂还只是长江边上一个濒临破产的污染企业。“泸州是长江边上的城市,原来的粗放式生产不可避免地对长江造成了污染。列入全国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后,我们决定集中构造循环产业链,共同治污。”市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一个小企业的废水排放一天可能只有3吨到5吨,如果上一套环保设备,显然不合算。但是如果整个园区集中处理、统一排放的话,吨均环保投入就低了许多。现在园区对污染物实现了集中处理和排放,从根本上解决了问题。”

消除了环保方面的后顾之忧,上述公司便放开了发展的手脚。短短几年时间,便在汽车同步齿环这个小小的配件上做出了大文章。而整个泸州国家高新区也随之踏上了传统机械制造向高端装备制造转型和机械制造业独大向电子信息、现代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多元发展转型的新路。

随之,泸州千亿白酒产业、千亿电子信息产业以及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现代医药、航空航天等组成的千亿新兴产业顺势而来。商贸、物流、旅游、会展、金融、文化、健康等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服务业对全部税收的增收贡献率达81%。

新生活:

建绿色区域中心城市

进入泸州,满眼苍翠。

在泸州中心城区,占地4500多亩的张坝桂圆林公园,被誉为绿色会客厅,是市民喜爱的锻炼场所。

泸州利用资源枯竭倒逼机制建设绿色区域中心城市。

做好“加法”,为生态环境提供更多“肺活量”。如今,泸州拥有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3个国家级“生态名片”。截至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0.6%。中心城区更是形成了“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公园绿地系统和“处处见绿、四季见花”的城市生态景观。

做好“减法”,把治污变成政府、社会共同参与的“大合唱”。泸州市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18年,泸州市7个国控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首次达到10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超过300天,超额完成省上下达的任务;全市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未发生一起重大环境污染事件……

新闻推荐

泸州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获评省级优秀集体

◎川江都市报记者周丽本报讯近日,四川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报了2018年度监测工作优秀集体、优秀个人。泸州市药品(医疗器械)不...

泸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泸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