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阳:用“积分制”斩断“贫困基因”

川江都市报 2019-01-16 10:05 大字

◎ 李荣泰

2018年10月13日,笔者来到泸州市江阳区江北镇干坝村8组村民仇康富家。走进院坝,水泥院坝打扫得干干净净,一溜5间平房,秋日里透着新气。

“前年修的,政府补贴了三万五,好得很。”仇康富说,他家以前是茅草房子,现在不仅修了新房,家里还有电视机、电风扇,“都是政府免费给的,政策好”。

仇康富今年63岁,以前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无法下地劳作,逐渐陷入贫困。如今因为教育医疗“零支付”的扶贫政策,他的病情得到了缓解,与老伴一起种了5亩地,养了3头猪,“本来粮食只够养2头,但要争取生产奖励,我就多养了一头。”仇康富说,他对“积分制”非常满意,因为“原本就该做好的事情,还可以得到奖励”。

仇康富口中的“积分制”“生产奖励”,是怎么一回事呢?

为激发贫困户生产活力,消除其“等靠要”思想,作为插花式扶贫的典型地区,江北镇把扶贫工作重心放在了扶贫成果巩固上,于2018年4月出台了《江北镇激励精准贫困户勤劳致富积分制考核办法(试行)》(下称《考核办法》)。

这项创新政策,针对人群为全镇116户已脱贫且持续享受扶贫政策贫困户。以户为单位,按2000元每户设立激励帮扶基金23.2万元。其中,鼓励生产发展金500元每户,鼓励就业发展金500元每户,激励考核基金11.6万元。

考核分四个大项——日常考核、民主评议、加分项、否决项,细分27个小项。其中,日常考核又分“生产发展”(30分)、“环境卫生”(20分)、“政策知晓度”(15分)、“积极参与村级事务”(15分)四个子项;民主评议分邻里评议和各级帮扶干部评议四个子项;加分项则包括带动周边贫困户致富、受到表彰等子项;否决项有子女辍学、涉黄赌毒两个子项,满足其一则取消所有奖励。

对消除“等靠要”等思想和意识,《考核办法》的针对性很强。“以前他们打扫卫生时有等的现象发生,现在把打扫卫生变成了奖励,他们当然愿意自己打扫去争取这个奖励。”江北镇扶贫办公室主任田生友说,奖励只是激励,目的在于引导贫困户形成勤劳的习惯。

目前,《考核办法》的第一轮考核已经完成。“从结果来看,对贫困户内生力的激发作用比较明显。”据江北镇党委书记马英介绍,《考核办法》的实行情况,由镇上每季度考核一次,每年进行结算;结算结果通过村务会,向全村通报;不到60分的家庭,不仅没有奖励,其脱贫情况还将在村务公开栏上曝光。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优化和完善这项措施,希望能‘教育一个人、带动一大片’。”马英说。

新闻推荐

松香甘油酯 可用于畜禽脱毛剂

◎川江都市报记者方霞网友:酒城大道一段龙透关菜市场天天使用松香脱鸡毛鸭毛,住楼上的住户长期与这种气味打交道,臭得苦不堪...

泸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泸州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