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精准监督执纪的能力水平 龙马潭区为监督执纪装上“指南针” 大数据+研判 问题线索无处可逃

泸州日报 2019-01-16 11:34 大字

■曾永强

去年以来,龙马潭区为监督执纪装上“指南针”,充分运用大数据海量、便捷、精准的特点,充分发挥大数据分析在扶贫领域整治中的引领作用,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精准监督执纪的能力和水平。

龙马潭区纪委监委将区人社、住建、民政等部门关于扶贫、民生等方面的原始数据按统一格式进行编辑规范,整合形成了一个具有约200万条信息量的大数据库。

龙马潭区制定大数据收集分析研判处置工作方案、工作流程图、时间表,召开大数据工作筹备会、分析会、研讨会,定期分析研究大数据工作方向,形成科学统一的大数据分析机制。同时,以相关政策依据、法规为判断标准,对领导干部、社区干部等人员姓名、职务、身份证号等重点字段设置科学筛查、自动比对程序,以此对相关数据的真实性、逻辑性全面识别与评估,找出预警数据段,发现问题线索。

截至目前,龙马潭区已发现存疑数据3091条,涉及基层干部的问题线索107条。

大数据+巡访

线上线下同频共振

在实际操作中,龙马潭区纪委监委成立由计算机专业人才、纪检监察干部等40名人员组成的大数据工作组,下设数据收集组、数据比对组、分析研判组、精准巡访组四个工作组。

其中,精准巡访组全部由纪检经验丰富的24名纪检监察干部组成。大数据工作组碰撞得出的预警数据通过集体分析研判,对难以定性暂不能立案的,交由精准巡访组采取实地走访、电话、座谈等方式主动下访扶贫对象进行核实。精准巡访组探访获得的反映集中、呼声较大的问题,又暂时无法用数据或材料印证的,再交由大数据工作组进行点对点数据比对碰撞分析,从而达到双向发力、同频共振的效果。

去年以来,精准巡访组已走访抽访2000余人次,贫困户624户,收到群众诉求70余条,排查问题线索317条,核实问题线索49条。

大数据+办案

技术“跑步”质效提升

从之前的办案情况来看,仅靠传统手段的监督执纪,难免会存在“立案慢结案缓”的现象。去年,龙马潭区把大数据运用到监督执纪各环节之后,基本做到了“立案迅速结案果断”,大大提高了案件查办质效。数据表明,2018年龙马潭区扶贫领域共立案116件,已结案104件处理104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79人,组织处理25人,挽回经济损失300余万元。而在这些立案中,通过大数据发现问题立案数就达到86件,占扶贫领域立案数的74%。

在就业领域,大数据监督执纪的“指南针”作用也表现突出。去年该区运用大数据深挖就业保障领域问题线索101条,立案41件,涉及12个街镇18个村(社区)干部违规套取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资金问题。

“为了让大数据+监督执纪更趋于科学高效,我们已经开始着手构建智慧监督云平台。”龙马潭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建立大数据采集录入、门户交互、“两个责任”监管考核、民生资金监管等多个单元,让权力在大数据监督下变得越来越透明。

新闻推荐

踊跃献血暖寒冬

活动当天,82人参加无偿献血◎刘小兰摄影报道1月8日,泸州市江阳区况场街道联合泸州市中心血站,在办事处开展了无偿献血活动。...

泸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泸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