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7年度全国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绩效考核中,泸州再获国家优秀等次 连续获评“优秀生”,泸州凭什么?

川江都市报 2019-01-16 10:04 大字

泸州构筑长江上游绿色生态屏障,选择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泸州日报记者 牟科 摄)

◎ 罗森波 孔芒

不久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通报了2017年度全国67个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绩效考核结果,泸州市再次获得国家优秀等次。泸州市已连续三年在该项考核中进入优秀行列。

全国资源枯竭城市中,每年仅7个城市可评为国家优秀等次。连续获评“优秀生”,泸州凭什么?

新理念:

选择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2011年,泸州因天然气资源枯竭,列入全国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怎样转型发展?泸州构筑长江上游绿色生态屏障,选择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泸州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编制《绿色发展规划》《长江沱江沿岸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规划》等,形成对产业结构转型、能源结构优化、生活方式转变的倒逼机制,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全过程和各领域。

以前,为了发展经济,当地人在清溪河边建化工厂,水质逐渐恶化,逐步沦为臭水沟。纳溪区“一分为二”治理化工厂,经营好、能实现环保达标排放的,引导搬迁到工业园区;经营差、连环保设备都上不起的,坚决关停,通过税收、租金优惠引导企业转型,并将旧厂房通过招租改造成接待、餐饮、住宿、娱乐等旅游设施。整治后,清溪河实现了从废弃工业向新兴旅游业的转变。

新产业:

守护“绿水青山”中收获“金山银山”

走进泸州国家高新区某机械公司,机械手臂正一刻不停地忙碌着。“这个公司生产的同步齿环销量占全球第二位。”泸州国家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罗了威说。

几年前,这个厂还只是长江边上一个濒临破产的污染企业。“泸州是长江边上的城市,原来的粗放式生产不可避免地对长江造成了污染。列入全国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后,我们决定集中构造循环产业链,共同治污。”泸州市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说。

消除了环保方面的后顾之忧,上述公司便放开了发展的手脚。短短几年时间,便在汽车同步齿环这个小小的配件上做出了大文章。而整个泸州国家高新区也随之踏上了传统机械制造向高端装备制造转型,机械制造业独大向电子信息、现代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多元发展的转型新路。

随之,泸州千亿白酒产业、千亿电子信息产业以及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现代医药、航空航天等组成的千亿新兴产业顺势而来。

新生活:

建设绿色区域中心城市

在泸州中心城区,4500多亩的张坝桂圆林,被誉为绿色会客厅,是当地人喜爱的锻炼场所。

泸州利用资源枯竭倒逼机制建设绿色区域中心城市。做好“加法”,为生态环境提供更多“肺活量”。如今,泸州拥有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3个国家级“生态名片”。中心城区形成了“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公园绿地系统和“处处见绿、四季见花”的城市生态景观。

做好“减法”,把治污变成政府、社会共同参与的“大合唱”。泸州为大气、水、土壤全面松绑。2017年,全市地表水国控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85.7%,市、县两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达标率100%。

新闻推荐

近千只宠物免费注射狂犬疫苗

活动现场◎刘春霞摄影报道日前,泸州市龙马潭区红星街道在天立社区城北广场和红星社区醇窖广场,设置了宠物猫狗狂犬疫苗注射...

泸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泸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