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生态发展 让绿满江阳 江阳区入选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侧记
江阳区植被覆盖率稳步提升,筑牢长江上游生态保护屏障。 刘学懿 摄
■王琳
10月8日,2018年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指数研究成果发布,江阳区入选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全市唯一。“国字号”荣誉的背后,是江阳区始终注重生态建设、污染治理,倡导资源节约、绿色生活的体现。
注重生态建设
城市绿化面积达3364公顷
张坝景区作为泸州的城市后花园和天然氧吧,是市民和游客休闲游玩的好去处。景区生长着近2万株百年以上桂圆树和荔枝树,在长江沿岸绵延十余里,素有“十里长廊”之称。
“升级改造后的张坝景区景色更宜人,空气更清新。”如今,经过规划、搬迁、打造,这里形成了占地4500多亩的绿色生态屏障。这是江阳区坚持生态发展的一个典型案例。
近年来,江阳区始终坚持生态建设,依托独特的资源优势,打造了张坝、方山等景区,新建和升级打造了忠山公园、龙透关公园、江阳公园和体育生态公园等生态景观,不断保护和增添城市绿色,让繁华城市蜕变为美丽公园。目前,江阳区城市绿化面积达到了3364公顷。
狠抓源头治理
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7.8%
既要坚持生态建设,更要注重污染防治。近年来,江阳区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开展大气、水、土壤“三大战役”攻坚行动,让全区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
江阳区投入200余万元,在全市率先建成空气微型监测站和LED大屏扬尘智能管控一体化平台,并增加1台6个因子的微型空气质量监测站用于对比数据。同时,坚持扬尘防治,在辖区100余个在建工地作业区设置防尘道、喷水管网,使用多功能抑尘机。从2015年起,对全区酒类企业实施煤改气;对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实施重点监控并要求企业逐步转型升级;在餐饮行业中实施“明厨亮灶”工程,有30余万户村民使用上天然气或沼气,全区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今年上半年,全区PM2.5平均值浓度为40.05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7.8%,两项指标均位于全市前列。
水是生命的源泉。江阳区总投入约1亿元,以长江、沱江沿江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为抓手,建成一级城镇污水处理厂11座、二级场镇和农村聚居点污水处理设施32座,实现了18个镇街、1个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目前,全区范围内设置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点1017个,实现了农村垃圾直运全覆盖。这项举措极大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今年1-8月,江阳区长江、沱江断面水质均达到Ⅲ类以上标准。
倡导绿色生活
投用新能源公交车120余辆
“这两年沱江变化很大,政府把沿岸景色治理的非常美,我很喜欢这里。”自行车骑游爱好者王晓和几位朋友几乎每天都要沿沱江骑行10公里以上。
“2块钱就能在家门口坐上正规的公交车,便宜又安全。”江阳区黄舣镇永兴村村民蔡泽英时常坐着公交车来往城乡之间,沿途遍布幸福美丽新村。
近年来,江阳区投资约16亿元,改造提升道路400余公里,全面推行“全域农村公交行动”,开通农村公交线路44条,投入运营车辆120余辆,并在全省率先启用纯电动新能源公交车,惠及群众40余万人。
“要让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就要农旅联姻,使园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江阳区将农业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推动农村产业、基础和民生项目融合发展。目前,董允坝已成功创建为四川省“蔬式生活”主题公园、国家3A级旅游景区,除升级改造后的科技大棚向游客开放外,还新增了书画摄影展、蔬菜马拉松、钓鱼争霸赛等活动,在园区内打造了“伞里”古街。
“红嘴鸥又来啦!”几日前,摄影爱好者李先生在澄溪口至东门口段长江上又看到了几百只红嘴鸥在飞舞盘旋、觅食嬉戏,十分欣喜。区农林专家张忠福介绍,红嘴鸥喜欢在环境生态好的地方生活,这说明江阳的生态越来越好了。
新闻推荐
本报讯(刘梅)昨(17)日,江阳区况场街道联合况场社区、况场幼儿园,开展了以“情满重阳·爱在况场”为主题的文艺演出活动,600余名...
泸州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泸州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