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多天的帮扶他帮助来龙村贫困户成功摘帽

川江都市报 2018-09-17 16:35 大字

◎ 泸州日报记者 吴娟

“这是苹果还是桃啊?”在纳溪区白节镇来龙村,有一种水果,叫做“苹果桃”,它是一个优良芽变、迟熟桃类品种,之所以叫“苹果桃”是因为它的脆度、糖分等与苹果一样,但它的外形不像苹果。就是这样一个奇妙的果子,让来龙村七组贫困户廖敏刚一家五口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村里来了农技员 贫困户增产增收

今年7月,廖敏刚家里的苹果桃迎来了大丰收,产量达1万多斤。果子一成熟就以果色鲜艳、口味纯正、糖分高、外形好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尽管每公斤果子卖到了20元的高价,但仅仅上市半个月,1万多斤果子就被抢购一空。桃园里,廖敏刚还放养了600多只林下鸡,价格也卖到了每公斤五六十元,同样深受前来观光的游客喜欢。而就在几年前,这些是廖敏刚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帮助他实现这些梦想的,正是纳溪区白节镇农业服务工作站副站长、高级农艺师吴永超。

“以前我们种点粮食没得农技员指导,经常遇到虫害,错误嫁接,风稍微大点儿都能吹倒,因此成活率低、产量又少。现在,村里有了农技员后,他们经常给我们培训、上门手把手教我们如何治疗防范等,给我们提供种养技术指导,现在你看我这片园,基本进入投产阶段,成活率高了,我们也增产增收了。”廖敏刚说,家里有5口人,母亲年老,自己有慢性病,两个孩子在上学,在吴永超的帮助下,他家从2015年开始种植苹果桃,如今面积已达30亩,散养的林下鸡在苹果桃地里吃虫子、刨土、粪便施肥,让果子桃长势更好,取得较大经济效益。现在的廖敏刚已告别昔日破瓦房,搬进了新修建的双层小洋房,年收入也从原来的两三千元增加到了现在的三四万元,他还成为第一批贫困户中的示范户,带动周围其他贫困户发展产业、勤劳致富。

言传身教传经送宝 树立科学种养思维

“苹果桃前几年实际上是没结果,后来开始结了,就需要剪枝、疏果,这些都需要技术,如果结太多,养分不够,果子就会长得又小又难看。”说起自己的农业专长技术,吴永超侃侃而谈。在他科学的种养指导、悉心照料下,去年果子就开始丰收,长势喜人,贫困户们还没来得及拿出去卖,就被游人在山上采摘完了。“今年产量要比去年多些,相信一年更比一年好。”吴永超说。

自2015年7月担任白节镇来龙村农技员以来,吴永超紧紧围绕来龙村制定的“林、果、竹、猪”扶贫发展规划,按照贫困户反馈的生产需要,以需求为导向组织开展了苹果桃管理、家猪饲养等涉及种植业、林业、养殖业、经果林等技术培训共22期,培训人次达2000人以上,使广大农民树立了科学的种养思维,掌握了简单的科学种养技术。

“除了经常给村里的贫困户举办培训外,每天还要走村入户在技术上手把手教他们怎么做。当然,自身还需有过硬的本事,才能为他们解决种养上更多的技术难题。他们都很信任我,这也促使我不断自学,向农业局的老师、高级农技师请教,加强自身业务能力,今后才能更好地为贫困户们提供服务。”吴永超说。

来龙村一直以来没有产业,是“一穷二白”的空壳村,被确定为省级贫困村以来,在政策上得到了扶持。为实现来龙村的振兴,在吴永超的带动和指导下,来龙村以产业发展为抓手,大力发展经济。种植苹果桃350多亩,现已全部投产,2017年产值达到10多万元;种植蜂糖李810亩,现已全部成活;新建年出栏1000头养殖场3个,已投入使用;养殖林下鸡,年出栏均在1.2万只以上。

来龙村党支部书记易祖彬说:“过去就连农户养的家禽都不好养活,因为没有相关技术来饲养,自从有了农技员后,经常给我们村农户传经送宝,我们村集体经济人均收入也从以前4元左右,增加到了现在的12.7元,增收效果明显。”

来龙村地处崖区地带,幅员11平方公里,坡高路陡,全村共有人口1716人,贫困户64户208人。自担任该村农技员以来,吴永超下村帮扶450多天,其中,每月25天都是在贫困户家中往返,他积极宣传产业扶贫政策,使各项政策措施宣传贯彻到了每户贫困家庭中,使他们能积极配合政府、驻村工作组的扶贫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2017年,吴永超被评为纳溪区“优秀驻村农技员”,来龙村也顺利通过了省级贫困村评估验收,成功摘帽。

新闻推荐

“过度包装”和“天价月饼”逐渐消失 月饼价格悄起“亲民”风

中秋节将至,泸州市各大超市售卖月饼已进入“冲刺”阶段,各个品种堆积如山,任由顾客选购。价格方面,如今“过度包装”和“天价...

泸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泸州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