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老板返乡养殖青蛙 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金其云 廖胜春 本报记者 简放鹏
沿着一条蜿蜒的公路翻上山顶,在一片青山环绕、视野开阔的地里,传出阵阵“呱、呱、呱”的蛙鸣声……近日,记者在纳溪区大渡口镇太和村,见到一名女性管理员时不时弯下腰,探视着“天罗地网”里人工饲养的青蛙生长和活动情况。
这个女性管理员叫杨忠琼,两年前返乡流转老家荒山和撂荒地,建立青蛙养殖基地,按照“村集体公司+专合社+产业大户+散户”模式,发展种植养殖业。目前,杨忠琼的青蛙养殖基地已达150亩,年总产量可达15万公斤,预计年收入可达100万元。
返乡人工养殖青蛙
杨忠琼是大渡口镇太和村人。2009年,她大学毕业后先后在政府部门上班,在企业干过营销主管,还在城里自主创业当烤肉店老板。期间,杨忠琼最高年薪达到三四十万元。杨忠琼说,看到家乡的山地荒废实在可惜,就想回家开垦荒山发展项目,但当时老家周围连一条水泥路都没有,也没有政策扶持,回乡创业风险太大。
后来,杨忠琼听父母讲,从市委宣传部来了一个第一书记,让村里的变化很大,一年内修了3条水泥公路,其中一条修到自家门口。杨忠琼认为这下条件成熟了,她和丈夫关宇航商量着回老家发展。
说干就干。杨忠琼和丈夫立即转让了烤肉店,回乡人工养殖青蛙。人工养殖青蛙要求环境好水质干净,不能有污染,其家乡就有这个条件。杨忠琼对人工养殖青蛙关注了很久,了解到市场销路不错。
杨忠琼回到家乡流转了土地,申办了特种养殖证,建起青蛙养殖场,养殖经验和技术的欠缺成了“拦路虎”。得知杨忠琼的困难后,太和村第一书记张希孟,便带领杨忠琼等专合社社员外出学习人工养殖青蛙水质监控、疫情预防等技术。杨忠琼通过网上查阅资料、翻阅养殖书籍、请教技术人员等方式,提高“手艺”。经过长期摸索,杨忠琼掌握了人工养殖青蛙技术。
“抱团”养殖带村民致富
“回乡创业的初衷,不仅是自己能挣钱,还要带动全村人一起致富。”杨忠琼说。
由于她的基地建设投入大,搭棚、购蛙苗和流转土地近60万元。起初,周边很多村民并不看好,一直在观望。
如今,杨忠琼的养殖基地已达到150亩。由于杨忠琼的青蛙人工养殖实行生态养殖,市场销路好,很多饭店老板想购买杨忠琼基地的青蛙还需要提前预约。一些顾客专门开车前来购买,带往重庆、宜宾等地。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杨忠琼发动周边10余户农户,一起通过土地流转,扩大养殖基地规模,以“村集体公司+专合社+产业大户+散户”模式养殖青蛙,并通过散户入股方式,用特色养殖为群众返利40%以上,带动周边村民和脱贫户搞养殖增收致富。
“下一步,我还要流转荒山发展水果种植,在基地开展钓青蛙、抓青蛙等乡村亲子活动,让城里人一年四季到太和村都有看的、有吃的、有玩的。”杨忠琼说。
新闻推荐
游客逛“泸州园”外国游客在酒肆里品酒市级相关部门领导一行应邀参加开幕式留影“泸州园”一角4年前,泸州摘得“国家园林...
泸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泸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