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忠诚履职 用真心“护航” 记川南临港片区管委会政策研究局干部王磊
王磊
■本报记者 张婷
4月19日中午,王磊风尘仆仆地从成都赶回泸州。此行三天,是到省自贸办驻点工作,对川南临港片区上报的“出口退税预审快退服务模式”等三项制度创新经验材料再次修改完善。这三项创新经验经全省自贸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审定,将作为四川自贸试验区一周年改革创新成果,上报国务院。
上报的制度创新成果呈现方式为一张小表格,但王磊前后反复修改打磨文字表述不下10遍。“多次讨论、斟酌、修改,以保证创新经验的准确性、专业性、可复制推广性。”王磊在川南临港片区正是从事这样的工作——协调、推进川南临港片区制度创新,共同筑梦川南临港片区改革发展,用忠诚履职,用真心“护航”。
角色转变 直面挑战
王磊原是龙马潭区法院法官,2016年11月,龙马潭区委将其抽调到区委办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为川南临港片区落地进行理论和研究筹备工作。去年4月,川南临港片区正式挂牌后,王磊被调到川南临港片区管委会政策研究局,负责制度创新工作,主要联系搜集各部门最新的创新经验、想法,总体把握和推进制度创新工作。这项工作与王磊的法官老本行并不同。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王磊坦言,最开始从法官转变为自贸试验区工作人员,这个角色转换很困难。“以前在法院,主要涉及司法领域的工作,领域更小、专业性更强。现在我的岗位,需要与市、区自贸工作成员单位,管委会所有部门对接,接触的知识面更广、挑战更大,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思考学习更多问题。”王磊说,例如,分析和修改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上报的制度创新经验成果时,需要反复请教、沟通、修改,才能确保对外公布材料的准确性、专业性且通俗易懂。
工作有苦有泪 但很有成就感
查阅资料修改创新成果,这是需要时间和精力不断打磨的过程。“最终展现出来的任何一个重点创新成果,都需要大量资料作为支撑,并不是简单的文字整理。”王磊说。
去年9月底是川南临港片区挂牌半周年,为了赶在半年前出成果,川南临港片区搜集了60项创新成果打算汇编成册。王磊和同事们没有编书经验,为了保证成果表述的准确性,9月下旬每天晚上都加班至凌晨一两点。“对我们而言要求很高、工作量很大,修改、校稿,反复编辑,反复修改,反复打磨。”王磊说,各部门形成制度创新案例材料后,自己和同事需要联系第三方机构对其创新度、创新点、实施成效以及推广条件进行评估,并且对材料进行统一表述、修改结构、通俗化语言等。
经过不懈努力,王磊和同事们圆满完成任务。“虽然最终成果展现出来是一本书,但是费了很多心血,平均每天联系部门都多达上百次。在这一个月中我自己也收获了很多知识。再累都值得,很有成就感。”王磊说,第一本制度创新典型案例成果汇编记忆最深也最难忘。
除了总结提炼经验,王磊还参与制度设计、研究等。川南临港片区成立一周年来已形成的120项创新成果中,“‘一窗通办\’智能法律协同服务平台”的制度设计王磊就参与其中,如今这项经验已在全省复制推广。
作为自贸人 伴随家乡同成长
“自贸试验区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有很多挑战,有着更广阔的视野。”王磊感受到,如今通过自贸人的努力,国家试验任务都在逐步完成中,甚至以前认为不可能的平台和政策,比如综合保税区、国家对外开放口岸、启运港退税等已经实现或越来越接近实现;行政部门办事服务效率不断得到提升和优化;管委会这支干部队伍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在不断加强,自我学习的自觉性明显提高。
对于未来川南临港片区的发展,王磊认为,人才是重中之重,要更加注重对本地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在制度创新方面,要形成企业、政府部门联合研究、设计制度创新的方式,激发企业的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创造出更多原创性、自发性的制度创新经验。
“希望川南临港片区依托泸州港、川滇黔渝区域中心的区位优势错位发展,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道路。希望借助自贸试验区的发展,泸州也越来越好。”王磊表示,将伴随家乡共同成长。
新闻推荐
本报讯(李家平)近日,全新朗逸Plus实车抵达上汽大众泸州弘洋4S店,并开始预售。据上汽大众泸州弘洋4S店销售部负责人介绍,全新朗逸Plus基于MQB平台打造,外观内饰全面革新,尺寸也进一步提升。外观方面,全新...
泸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泸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