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文化服务站 吹起文明新风
■田燕 本报记者 李界
吃过晚饭,约上三五好友,到街道综合文化服务站演艺大厅排练节目,这是纳溪区永宁街道文化服务站建好后,退休居民段明凤大部分时间的生活。而在综合文化服务站打造之前,段明凤只能在家看看电视、玩玩手机打发时间。“现在,我每天到这里跳舞健身,有时小孙子也和我一起来,他就到社区书屋选书看。”段明凤笑呵呵地说。
其实,永宁街道以前的综合文化服务站是露天舞台,狭窄且服务功能不完善,文化氛围单一。怎样打破街道文艺骨干多、活动阵地小、活动开展少的现状?
在参观了其他地区的先进做法以后,永宁街道确定了“以文化人、以德润心、文化惠民、共建共享”的16字工作方针,先后投资40余万元,升级打造街道综合文化服务站,对舞台背景墙进行重新设计,突出群众舞台元素;重新布局演艺大厅,突出民风元素,增设舞台通道和音响、化妆、陈列等功能室,购置了二胡、腰鼓、竹笛等一批民族乐器和花枪、花船、牛灯等演出道具,添置油纸伞、蝴蝶画;在氛围营造方面,突出纳溪民风、民俗、民歌文化元素,在空调外机穿上用塑料藤编织的战鼓、酒瓶、鱼篓等民俗工艺进行装饰,在宣传栏中收集展示纳溪船工号子、螃蟹歌、娘教女民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有了优质的平台,如今的永宁街道综合文化服务站常年活跃着舞蹈队、腰鼓队、健身队、门球队、民歌合唱团等32支群众文化体育团队,有300余人。他们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环境保护、项目投资攻坚等中心工作,广泛开展宣传,举办相关演出活动20余场,发放宣传资料上万份,丰富了广大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激发了基层干群干事创业热情。
现在,走进永宁街道综合文化服务站,“一院三室”、“一坝三场”等齐备,拥有图书4000余册,报刊杂志16种,电子阅览室40平方米,演艺大厅240平方米,文化广场600平方米,年均接待群众近1.5万人次。文化服务站广泛开展“4?30课堂”、“健康上网”、 “道德讲堂”、“永宁之歌、唱响云溪”等文化惠民活动,为居民提供文化大餐,也让文明逐步深植于居民心中。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周雪梅8月29日,记者来到纳溪区花田酒地景区,发现随着文明旅游等宣传的不断深入,市民文明出游意识明显提升,文明旅游渐成风尚。在景区大门处,记者看到一名戴眼镜的女士用纸巾捂住嘴巴吐痰,随...
泸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泸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