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争创全国文明城市—— “内外兼修” 小举动折射大文明
■四川日报记者 唐泽文
干净的楼道,悦目的绿化,停放有序的车辆……很难想象,这里曾是让人头疼的“三无”院落。“创建文明城市,小区变漂亮了,心情也好了。”7月28日,龙马潭区小市街道上码头街72号院居民张岷告诉记者。
变化不止一个“72号院”。泸州市争创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一场由内而外的改变,正在这座城市悄然发生。
强基础:
社区“小细胞”激发城市“大活力”
原来的72号院,每个月收取六七元的卫生费都很难。
“居民对小区的卫生不满意,不要说六七元,一分钱都不想给。”张岷说,以前小区连地面都凹凸不平,一下雨就有积水,“大家难免会有情绪”。
社区是城市建设进程中的基础单元,好比一座城市的“细胞”。“细胞”的好坏,是评价文明城市建设成效的重要指标。
泸州在“小细胞”中构建“大文明”。翻开《泸州创文工作手册》,针对社区、小区环境打造的具体标准就有26项之多。“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后,小区要么铺上了青砖,要么硬化了地面,环境好了,小区的氛围也越来越好。”张岷说,“有事互相帮助,物管费也都愿意交了。”
为方便市民生活,泸州启动“零障碍”建设工程,对城市干道、人行道、商业步行街无障碍设施进行登记造册管理,重点针对无障碍设施缺失、破损和规划建设不合理等情况进行清理、登记、改造。
整治“城中村”、城乡接合部、“三无”小区和市区卫生死角等美化环境工程也在大力推进,“要让泸州的天更蓝、水更干净、空气更清新,打造生态宜居的居住环境。”泸州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说。
(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试验田”成创新发展“新热土” 挂牌运行百余日,四川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交出亮丽成绩单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闫新宇庞玉宇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以下简称“川南临港片区”)今年4月1日挂牌至今,已过去100多天。短短100余天,这块中国新一轮改革的“试验田”,成为创新发展的“...
泸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泸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