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忘不了的节日 记得住的乡愁 我们的节日·端午 看似小小一把伞 72道工序不简单 非遗博览园 孩子们自己作画绘伞面 制成美美油纸伞 配上旗袍走个秀

成都晚报 2016-06-12 15:01 大字

6月9日,正值端午节的成都下着大雨,雨中的人们行色匆匆。但在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参加“2016传统文化嘉年华”大型公益体验活动“相约非遗 伞动一夏”的30多名身穿旗袍的小朋友们,神色则从容轻快。大家不仅跟随非遗博览园的讲解员叶嵚崟老师学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油纸伞”的小知识,还现场自制一把属于自己的油纸伞。

一把油纸伞要72道工序才能完成

“油纸伞看上去小小一把,却不简单。‘工序72道半,搬进搬出不消算’就是说除了搬进搬出各种零件外,一把油纸伞要72道工序才能完成。” 本次活动由市文明办指导,“讲文明 树新风”成都文明创建全媒体平台、成都晚报社携手非遗博览园主办,活动开场,叶嵚崟为小朋友们讲授了油纸伞的知识。

油纸伞是鲁班的妹妹(另一说为妻子)发明的。相传春秋末年,鲁班常在野外作业,因此不时被雨淋湿。鲁班妹妹就想做一种能遮雨的东西。她把竹子劈成细条,蒙上兽皮,样子像“亭子”,收拢如棍,张开如盖,形成最早的雨伞。东汉蔡伦发明纸以后,出现了在伞纸上刷桐油用来防水的油纸伞,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而在2008年,泸州分水油纸伞制作工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泸州市分水岭镇59岁的毕六福是油纸伞制作技艺国家级唯一法定传承人。

叶嵚崟老师告诉小朋友,关于油纸伞还有一说:因为“油纸”与“有子”谐音,一些地方婚嫁时,女方通常会以两把纸伞作为嫁妆,寓意“早生贵子”。由于参加活动的孩子年纪尚小,无法完成“拼伞架”“绕边线”等制作工序,所以非遗博览园准备了30多把半成品,让孩子们“绘伞面”,自己在伞面上作画,自制一把油纸伞。

孩子们穿上旗袍演绎油纸伞T台秀

活动中,凡是女性,无论大人小孩,基本都穿着旗袍。据悉,这是活动特别要求的,因为旗袍搭配油纸伞更能展示女性的优雅婉约。“绘伞面”结束后,30多名孩子进行了一场“油纸伞T台秀”,各自拿着刚刚完成的油纸伞,展示自己的创意。

成都市泡桐树小学西区的钟家琪在伞面上画的是寒梅,妈妈特别为她写上了“疏影横斜 暗香浮动”。钟家琪说,她在北京旅游时见过油纸伞,当时就觉得特别漂亮,“今天听了讲解,没想到油纸伞背后有这么多的故事,还有上千年的文化。”钟家琪的爸爸表示,希望孩子边玩边学习,感受非遗文化,喜欢非遗文化,成为传承非遗文化的一份子。成都晚报记者 罗昊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奋勇争先 首位城市发力“五个新作为” ——成都2015年发展路线图观察

□四川日报记者王怀张彧希乙未初始,成都发展的脉搏不断高位跳动。2月26日,成都天府新区建设工作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召开,新区建设翻开新的篇章;2月28日,项目总投资50.7亿元的中国南车成都轨道交通产业...

泸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泸州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