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磷矿中提炼黄磷泸州北方公司:吃螃蟹的“第一人”
黄磷是一种毒性大而燃点很低的可燃物质,黄磷制成赤磷或硫化磷用于火柴和军工行业,制成磷的氯化衍生物,用于农药、染料、香料等有机合成工业,进一步深加工,用于发展磷酸和磷酸盐工业。在抗日战争爆发前,出于军事用途生产燃烧弹和烟幕弹等化学战剂所需黄磷一直从国外购买。抗日战争爆发后,海运断绝,黄磷短缺,抗日前线急需的黄磷燃烧弹和烟幕弹无法制造,一度被迫停产。
1941年9月,军政部兵工署第二十三工厂(泸州北方化学工业有限公司的前身)在获柏林工业大学特许工程师衔和工学博士学位的留德专家顾敬心的主持下,采用电热高温试验法,率先从牛骨头中提炼黄磷获得成功。当时大概提炼每公斤黄磷需要750公斤牛骨头,最高日产量只能达到60公斤,受到原料少和得率太低等因素影响,无法组织大规模生产。1942年初,适逢云南省昆阳县马街子附近发现含磷酸钙75%-83%的磷矿石,1942年4月,第二十三工厂在此设立了“兵工署第二十三工厂昆明分厂筹备处”,顾敬心任筹备处处长,主要任务是利用昆明附近发现的磷矿石制造黄磷。经过顾敬心等工程技术人员历时一年多的精心设计和反复试验,利用来源广泛的磷矿石制造黄磷获得成功,于1943年12月建成30吨/月的主要反应装置冶炼炉——“黄磷炉”,正式生产出成本低于进口产品的合格产品,使工厂一举成为在中国从磷矿石中提炼黄磷——吃螃蟹的“第一人”。工厂为浴血奋战的抗日将士提供了有5公斤、16公斤、50公斤黄磷航空炸弹和烟雾弹,沉痛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为夺取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此后,顾敬心潜心总结从磷矿石中提炼黄磷的个中甘苦,为黄磷研究者提供技术借鉴,他撰写了《黄磷制造问题的研究》一书,为我国磷化工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从远古先人们发明钻木取火联想到黄磷作为日常生活发火源的重要原料的民用用途。在十九世纪初,西方人发明了用毒性强、资源稀少且极易自燃的白磷或黄磷制造火柴,生产工人一不小心就会中毒身亡。十九世中叶,瑞典人作出以磷和硫的化合物作为发火物,必须在涂有赤磷的匣子上摩擦才能生火的改进,生产出了安全火柴,瑞典也因此成为“火柴王国”。甲午战争后,我国的民族工业日渐败落,西方日用生活品大肆进入我国,当时,把这些外来货都崇洋媚外地称作“洋货”,期间,日本火柴大量涌入我国,这大概就是从上个世纪初直至六十年代,还有很多人习惯地把火柴称作“洋火”的由来吧。
泸州北方化学工业有限公司成为中国从磷矿石中提炼黄磷——吃螃蟹的“第一人”,不仅满足了战时制造各种燃烧弹和烟幕弹的国防需要,同时,把黄磷隔绝空气在摄氏250-300℃下加热,使化学性质极不稳定的黄磷转变成为化学性质稳定的赤磷(又称红磷),为我国民用制造火柴提供了所需的赤磷,结束了我国进口黄磷的历史。这是工厂迈向军民结合型道路的开端,也不得不说是工厂对国防建设和社会民生作出的一大贡献。
(高荣)
新闻推荐
全国首只专项企业债券完成首期发行落地交行11月2日,我国第一只专项企业债券——泸州市城市停车场建设项目收益专项债券(第一期)成功发行。本期债券,是国家发改委核准的第一单以非公开方式发行的企业...
泸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泸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