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释放孩子天性 回归本真之美

宜宾晚报 2015-10-28 20:58 大字

□ 泸州晚报记者 王彦容 摄影报道

“合志万民,聚学八面,打造天人共育教育名镇”。近日,“泸州市国家级教育示范性综合实践·合面基地”开园仪式在纳溪区合面太山希望小学举行。这是纳溪区大力推进以合面镇“天人共育·四育合一”为代表的素质教育以来,取得的又一阶段性成果。

“天人共育” 体现素质教育之美

在泸州市国家级教育示范性综合实践·合面基地,总能看到学生们各种忙碌而快乐的身影,和谐而美好,给人不经意的感动:在农事体验区,孩子们乐此不疲地或挖莲藕,或用竹篓抓鱼,或在地里挖红薯;在素质拓展区,加油呐喊声、笑声掌声此起彼伏,各种拓展活动高潮迭起;在家教活动区,炊烟缭绕,香气四溢,孩子们亲手做出的各种菜肴让人垂涎欲滴;手工艺制作区,心灵手巧的孩子们或折纸、或串珠、或做补贴画,一个个美轮美奂的作品令人赞叹……在这里,孩子们在亲近大自然的同时,获得了知识,感受到了活动之趣,收获了快乐与自信。

农家、作坊、水库,皆为教室;厨具、竹篾、鱼篓,尽是教材。“不能把孩子培养成身体‘残疾’、心灵‘残废’的‘接班人’,我们的‘四育合一’就是想把学生培养成人格健全、有自信、能迎接挑战的人。”纳溪区区委书记熊启权说。近年来,纳溪区打开思路,敞开校门,办起“大教育”,建起“大学校”。如今,老师定期带着学生走进自然,回归家庭,融入社会,实现了“家教人伦,学校育知,社会养德,自然怡情”。

多方合力 展示纳溪教育之美

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自然教育与学校教育“四育合一”,充分释放了农村孩子的天性,为现代农村教育变革洒下一抹亮色,纳溪区被教育专家赞誉为“现代农村素质教育的典范”。这一局面的形成,离不开纳溪区委、区政府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区委书记、区长是“天人共育·四育合一”的指挥长;以区委、区政府的名义出台包括教师可以破格评职称的20多个意见;召开全区现场会……“天人共育·四育合一”教育试点全面铺开。

同时,为了跳出素质教育政府唱独角戏,改变势单力薄的局面,纳溪区还探索出“政府主导,行业支持,学生主体,社会参与”四位一体合力推动教育发展的模式,形成了全社会重视教育、关心教育、支持教育的发展氛围。如今,纳溪区统筹规划,以建设合面教育名镇为重点,与太山生态园公司密切合作,建设以“四育合一”为主要实践内容的“泸州市国家级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合面太山基地”,为全区中小学生提供了参加“四育”实践的场所,并将逐步打造成川滇黔渝结合部重要的大、中、小学学生研学旅行目的地和4A风景区。近三年来,合面镇结合当地实际建立了以学堂坡竹编基地为代表的社会实践基地45个,以杨家家教基地为代表的家庭教育基地80个,以手爬岩为代表的自然教育基地20个。以教育带动了第一、第三产业的发展。

回归本色 沉淀教育精髓之美

教育的范畴远不止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自然教育之“四育合一”,才是教育的真正本色。纳溪区落实“四育合一”,让教育“春色满园”,做到了让教育回归本真。

合面镇的试点探索,成为乡村教育的典范,迅速向全区学校推广。近三年,纳溪区投入各类教育资金7.1亿元,实施项目216个。建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5个、中小学生科普教育实践基地11个、中小学生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基地16个。

随着“天人共育”理念的广泛宣传和“四育合一”模式的推广,纳溪区越来越多的学校打开了校门,每所学校都有了自己的特色。护国岩小学根据自己的地域特色,打造护国文化;绍坝小学结合有机茶基地的地理位置,围绕茶文化开展活动;白节镇中小学的竹文化、上马镇中小学的水文化都成为当地学校融入自己课程的特色内容……

纳溪区教育局局长杨文政说,“天人共育”作为一种理念指导着“四育合一”的实践,其目的最终要回归到“合一”,也就是对学生的成长,兼顾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天人共育”就是要回归教育本色,让孩子回归到自然成长的轨道上。

亲近自然,磨砺意志,融入社会,塑造品质,纳溪区在推进新时期素质教育发展前进的路越走越广。

新闻推荐

传统家具转型“私人定制”悄然流行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家居品位的不断提升,原有卖场里售卖的传统家具产品,早已满足不了消费者的需求。于是,厂商纷纷为消费者推出“量体裁衣”,私人定制服务来迎合消费者个性化需求。连日来...

泸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泸州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