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让农村教育“返璞归真”让书本知识在实践中活起来

华西都市报 2015-10-09 16:53 大字

学生在自然教育基地学习做饭

学生在竹编基地编制酒篓

当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自然教育融为一体,当素质教育不再只是言语上的一句口号,当学校大门不再一律紧闭,当学生从课外实践中学习课本知识……我们看到,学生们走出学校,亲近自然,回归家庭、融入社会。野炊活动、竹编课程、徒步体验,越来越多的孩子走出课堂,在课外学习课本知识,正所谓读书实践两相宜,这样的场景,正发生在泸州纳溪。

这一局面的形成,离不开纳溪区委、区政府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 持 。 2013年,纳溪提出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自然教育与学校教育“四育合一”的教育改革理念,主张充分释放农村孩子的天性,结合本地特色因地制宜实行教育改革。这是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的教育理念,是对素质教育的有益探索,是纳溪区教育的一大特色。

政府牵头

大力打造教育名镇

纳溪有朱德题字的“纳溪护国中学校”,也有郭沫若题字的“四川省纳溪中学校”,纳溪教育没有在历史沉淀的名校中举步不前,而是提出了“天人共育”的创新教育理念,那么底气究竟何在?

在纳溪,有曾被评为“泸州市义务教育示范乡镇”的合面镇,教育资源丰富,在全区连续26年处于领头羊位置。2012年,在纳溪区“一镇一品”的背景下,纳溪区委、区政府提出在合面镇开展“教育特色兴镇”的选择,随之提出“天人共育·教育名镇”的发展思路。

纳溪这种旨在通过“天人共育·教育名镇”建设破解当前农村教育的痼疾,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打开学校围墙这道“藩篱”,对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出的一种新的理论构想、路径探索,实现“人与自然界和谐统一,人与社会和谐相处”,从发展之初,便得到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 2013年,纳溪区委、区政府再次系统提出“天人共育·四育合一”的教育改革理念,由点到面,在全区铺开实施天人共育的教育理念。

“天人共育”的概念源自中国传统哲学文化“天人合一”,包含天育和人育。天育是指自然教育,即以农村学校丰富的自然资源开展教育,培养人才。人育是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即以农村学校多样化的人类社会性资源来丰富教育,促进全体师生获得多方面、全方位、个性化的和谐发展。

“天人共育”是理念,“四育合一”是实践。“四育合一”是指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自然教育的有机结合,创建特色素质教育模式,培养具有实践操作能力、有兴趣特长、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真正让教育回归其本真。

资源整合

齐力助推“四育合一”

“天人共育·四育合一”的教育改革是以政府为主导的理论与实践的本土化探索,为此,纳溪成立了以区委书记、区长为指挥长的“天人共育·教育名镇”指挥部,出台了《关于建设“天人共育·教育名镇”的意见》;开通了“天人共育·教育名镇”网站并注册了商标;编写了从幼儿园到初中学生的“四育合一”校本课程资源库,并以基地为依托,把实践活动纳入学校常规课程管理。

同时,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为主”的原则,现全区建成15个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1个区级中小学生科普教育实践基地,16个区级中小学生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基地。把基地建设与全域旅游打造、推动企业发展等相结合,依托太山生态公司,在合面镇规划设立了158个教育实践活动基地,总面积达3000余亩。为全区中小学生提供参加“四育”实践的场所,并逐步打造成川滇黔渝结合部重要的大、中、小学学生研学旅行目的地和4A风景区。全区上下形成了重视教育、关心教育、支持教育的浓厚氛围。

据统计,纳溪区近3年投入各类教育资金7.1亿元,实施项目216个。每年设立教育发展基金不少于500万元、教育扶贫助学基金不少于1000万元,专门用于教育发展。

特色兴教

区域教育独具特色

在区委、区政府的布署下,纳溪区教育局坚持特色兴教的原则,推进“天人共育·四育合一”教育改革实践与研究,实现由传统的围墙内“小学校”,向学校、家庭、社会、自然四维一体化的“大学校”转变,从而打造独具特色的区域教育。

合面镇中心小学开展了系列“四育”课堂观摩活动;打古小学低年级家校联系保平安,风险点排查、风险点布控队伍建设、低年级学生接送及路队建设;纳溪英才家长学校,采用家长学校教师聘任制度、家长学校的培训手册、家校联系平台、“英才讲坛”等措施,成功创建“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实验基地”;东升学校校企合作因地制宜,开展了一系列“我们的学校在园区”的社会教育活动课;河东幼儿园自然教育匠心独具,以大环境和小环境为载体,让孩子走进大自然,亲亲大自然,进入现场和情境,让孩子在自然中自主探索,在环境中熏染,成为学习活动的真正主人……

三年多来,纳溪教育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秉承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积极推进“家教人伦、学校育知、社会养德、自然怡情”的“四育合一”特色素质教育改革,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培养德才兼备的现代小公民;保持完小以上学校拥有不少于2亩的劳动基地,进行劳动实践教育;大胆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走入社会开展研学活动,培养热爱家乡、爱护环境的现代生态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推进经典诵读进课堂,让学生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洗礼;推进课堂教学结构改革,提高教育教学效率,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实行“三开”“三开放”,锻炼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开展家校合作,营造和谐稳定的教育改革和发展环境。

纳溪模式

教育改革初显成效

不断地进行摸索和探讨的过程中,纳溪“天人共育·四育合一”先进教育理念,在纳溪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推动下,从打造教育名镇合面镇开始,目前已经逐步在纳溪区落地开花。

如今,合面镇各学校已逐步实现基地活动常态化、校外教育课程化、课程评价系统化。据统计,仅2014年全镇有100余班次,学生7000余人次,教师500余人次,家长200余人次参加校外基地实践活动。

那效果又到底如何呢?纳溪区教育局局长杨文政表示,教育是一个坚守务实静待花开的过程,暂时也无法在短时间去量化。但是,从各方面的反馈情况来看,“四育合一”不仅没有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反而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比如说,由区检察院、区法院2015年6月提供的数据显示,近3年来,纳溪社会青少年犯罪率下降了近40%;近两年来学校责任事故为0,校外学生意外伤亡人数比近5年最高年份下降了70%;家校矛盾大幅下降,家长投诉率下降了40%;教育质量明显提升,2015年中考学困率是全市最低,仅3.26%,低于全市平均8.73个百分点,高考应届本科上线人数是2012年的3倍。

接下来,纳溪区将以课程为引领,科学调整课程计划,深度改革课堂模式,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以基地建设为阵地,着力于学生实践活动、动手操作能力,培养自立自强的好学生;以家庭、社会、社区为平台,着力于学生人文精神培养,培养社会好公民;以自然探索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环保素养、科技素养,培养个性突出的各种专业人才。

华才芬 徐庆(图由纳溪区教育局提供)

新闻推荐

留下PPT遗书 泸州12岁少女离家出走

离家出走少女和母亲的合影。■上初中后一个月,她的很多习惯变了,不喜欢外出,连姨妈叫她去吃最爱的牛排,都不去了。经常反锁房门,玩电脑玩到很晚。■在她用PPT制作的遗书上,分别对外公外婆...

泸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泸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