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脚丈量300个山头写就云南茶专著
《云南山头茶》封面
林世兴(右二)与海内外茶人交流
林世兴
他当过老师、记者,并成书一本《云南山头茶》;他已年过半百,却花费7年时间行走山间;他是泸州人,也深深地爱着云南这块土地。离开老家近20年,林世兴回到老家泸州,向华西城市读本记者讲述了他不一样的人生旅途。
见到林世兴时,记者很难想象,这样一个看起来并不“魁梧”的男人,竟然独自一人用7年时间翻越过云南大大小小300多个山头,完成一部12万字的关于云南山头茶的专著。林世兴说,这是关乎他自己的一个中国梦,而活着,就要为梦想前行。
梦筑
怀揣3万元 辞去两份工作搞创作
茶厂厂长、学校校长、报社主任,从泸州到成都,再到云南,林世兴的人生跌宕起伏。2005年,时任云南《滇池晨报》记者部主任的林世兴,策划了一组云南普洱大调查的系列报道,为了这组报道,他走遍了云南的茶区、茶山,第一次对云南茶山、茶产业、茶文化等有了一个全面了解。也正是这个策划报道,让他爱上了云南茶,与云南茶结下不解之缘。
三个半月的采访结束后,云南茶区的风光和人物历史,在林世兴的脑海中成为一个挥之不去的梦。林世兴决定,要不惜一切代价创作一本关于云南茶的书,书名他已想好,就叫《云南山头茶》。所谓山头茶,是古树茶的特称,树龄往往在百年以上。在此之前,还没有人对云南山头茶资源做过全面、系统的梳理。老林决定完成这个壮举!
决定写书之初,除了茶友赞助的3万元,林世兴身无分文。估算着自己写作速度还可以,于是,他信誓旦旦地对茶友保证:4个月的时间一定能完成一部详细介绍云南茶的书。辞去两份工作,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准备,2007年,48岁的林世兴独自揣着这3万元上路了。
形势并不容他预估的那么乐观,林世兴总是说自己所做的事是“灵魂在天堂,身躯在地狱”。他说 ,要完成这样一本书是自己一个远大的中国梦,大到似乎难以实现。因为,现实的情况是,此前从来没有人以这样的方式完整系统地介绍过云南山头茶,自己并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加之横断山区地形、天气条件极为恶劣——挑战之巨大超乎想象。
发出
卖茶凑经费 像只蚂蚁艰难爬行
“一直想高举圣火/照亮一个世界/圣火中燃起/你我的/神圣”,2007年,来到横断山脉前的第一天,看着连绵不断的大山,林世兴作诗一首《出发》。
一个人走在云南的万里茶山,是异常艰苦的:崎岖的山路,烈日的暴晒,恶劣的雷暴天气,任何时候都可以把人埋藏的泥石流,还有独自行走的孤独和无奈。他说,在云南的崇山峻岭之中,自己如同一只小小的蚂蚁,异常艰难地爬行着。
无数次陌生的拜访,无数次来自语言上的障碍,在大山深处的每一天,林世兴不仅要面对崇山峻岭,还随时都面临万丈深渊:数不清的艰难险阻,横断山区行走的疲惫与孤独,疼痛与伤痛,不仅仅是山路的险阻,还有经济上的异常困难。车费、生活费、应酬费、住宿费……独自在外,巨大的开销令茶友最初资助的3万元在4个月内便被花费得所剩无几,但书却未成。
他开始怀疑自己:这条路还能走下去吗?无数次,他想过以跳楼来结束自己的生命,但爱人的一声声“哥哥,我想你”,令他不舍丢下她一人。
就在打算退却之时,在漫漫长夜中,他似乎看到了那一双双闪烁着信任与期待的眼睛,他突然感到“一诺千金”的份量:既然向这个世界作出了承诺,就有重任在肩,没有任何理由可以停下来。于是,黑夜之中,他喝完两瓶啤酒,痛哭一场,而后擦干眼泪。天亮,继续前行。
此时,有茶友再次向他伸出援助之手,借与他1万元,于是,林世兴约上茶友,前往深圳卖茶。他将手中的好茶全部卖出,两天内挣了12万元,还清茶友的借款,又一头扎进横断山区。
持坚
舍命的路程“泸州式幽默”伴他一路
林世兴常常挂在嘴边的话是“有条件要做,没有条件拼了老命也要做”。这样的感触,来源于对继父的尊敬和学习。林世兴介绍,继父当年为了救一个年轻人,自己摔下十多米高的悬崖去世。尽管遗憾 ,继父这种舍命救人的精神却深深地影响着他:舍命做事。
而用“舍命前行”来形容他的整个茶山之道,一点也不夸张。横断山区天气条件恶劣,他走到无量山时,突遇雷暴天气。山上泥沙随暴雨而下,路上能见度不到1米。彼时处于无量山山腰的他若继续等待,只有被泥石流掩埋;如果前行,车子随时可能翻进山沟。“不能等,往前走还有一线生机。”林世兴对司机说,司机只得将车一步一步往山下挪。颠簸的路程,行在半路的车子发动机掉了下来,只能靠钢丝绑着继续前进。最终,他们走出了无量山,实现“新生”。
从启程之初,他便已预想到,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但他没有想到时间会整整持续7年之多。7年多的时间,他从一个山头翻到另一个山头,走了300多个山头;每天背着100多斤重的行李行走,他形容自己那段时间是山间的一位流浪汉,朝不保夕。
除了天灾,人祸也常常不期而至。他曾在跋涉途中不幸遭遇车祸,造成右脸、右肩受伤,左手手腕骨裂,司机早已跑得无影无踪。清醒过来的他坐起来后,“摸摸胸口,心还在跳,可以继续行走;手没有断,还可以继续写书……”想起鲁迅书里的《车夫》,他诙谐一笑,第二天,才到医院打上石膏。
“化得开的茶是好茶。化得开的人是好人,化得开的人生是好人生。”林世兴常常说,正是因为出生在泸州、成长在泸州,这里的长、沱两江孕育了自己的“泸州式幽默”,这种乐观的生活态度支撑着自己独自前行时不断调整个人状态。7年多的时间,在资金严重缺乏、现实环境极为恶劣的条件下,他得以坚持下来。常常,即便是一人前行,他也要高歌一曲。
涉跋
传播茶文化 足迹遍布25个城市
“我很感谢走过的这些大山,它们给了我包容天下的性格。”林世兴介绍,2014年3月下旬,历时7年零4个月,走了两个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路程,查阅了上百本茶学书籍资料、民族文化专著,走遍了横断山南段种茶的寨子,花费160余万元的《云南山头茶》正式出版发行。
林世兴说,他的初衷就是写一本系统介绍云南茶的书,如今,他做到了。
《云南山头茶》几乎囊括了云南所有的茶,成为喝茶之士寻找云南茶的一部工具书。此书出版发行后,曾有读者评价它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书作。云南民族茶文化研究会会长李师程评价这是一本“奇书”。
2014年的春天,他开始背上自己的《云南山头茶》奔走在中国大地上。2014年过去,林世兴的脚印已布满中国大陆25个城市,他的《云南山头茶》也铺满中国的80多个城市,如今这本书已经走出国门。
他的微信名叫“济公天下 林世兴山头茶”,“济公”是最初广东人对他的称呼,他豁达的生活态度赢得广东茶友这种亲切的称呼。他说,“济公是天下的活佛,而我的佛是与茶有关的一切,茶、茶农与茶友……”未来,自己还有更艰巨的使命,将山头茶传播到世界各地,让世界各地的茶友能够了解山头茶的历史文化,品到正宗的山头茶。华西城市读本记者 徐庆(受访者供图)
新闻推荐
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泸州市江阳区就成了四川省桂圆的内外销基地,其“泸州桂圆”久负盛名。如今,江阳区桂圆已遍布全区14个乡镇,培育出了数十个优良品种。白露将至,桂圆即熟。本月29日,第三届江...
泸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泸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