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统筹发展民营医院 激发“鲶鱼效应”

华西都市报 2015-01-30 18:46 大字

市民在医院排队采血 杨建均 摄

民营医疗机构是对公办医疗机构的有力补充,被视为市场化的“鲶鱼”,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促进市场良性竞争,对于满足公众的医疗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现有的民营医疗机构是否是一条合格的“鲶鱼”,在省人大代表、泸州市江阳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旭晴看来,还有一段路需要走。

在今年四川省两会期间,省人大代表、泸州市江阳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旭晴建议,一方面政府要多“关爱”民营医疗机构:全省整体规划布局、加大政策扶持,另一方面加大监管力度,建立健全不良执业记录制度和强制退出机制等。

现状 民营医疗机构戴双重“紧箍”

李曼家住泸州市龙马潭区,平时有个头痛脑热,都会在附近的民营医院看病配药,她觉得花钱看病买的是时间和服务,“我觉得小病在民营医院看更方便。”像李曼这样的并不在少数。目前泸州民营医疗机构有数十家,据统计,2005年至2011年,民营医疗机构诊疗人次从6650万增加到20629万,增长速度与公立医院有得一比。

民营医疗机构的“补位”,不仅有效缓解了公立医院的压力,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一批大、中专医学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但是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中,存在着来自政府和其本身的“紧箍”。

“土地是制约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的一大瓶颈,目前四川省绝大部分的民营医院还处在50张床位以下靠租赁形式经营,或者进行旧房改造作为医疗场所的格局,完全不能满足城镇化进程发展的需要。”刘旭晴介绍,公立和非公立医疗机构间人才的合理流动,以及允许医师多点执业的政策,一直没有执行。

此外,刘旭晴在调研后发现很多民营医疗机构只注重拿来主义,依赖外聘专业技术人员,而忽视自身人才队伍的培养,特别是中青年员工的继续教育和管理人才的培养。“目前,民营医院的人才格局是两头多、中间少,即刚毕业大学生和高薪聘请专家和公立医院退休人员打主力,真正有临床经验的中坚力量只是院长本人。”

刘旭晴表示,民营医疗机构多以家族式、经验式管理模式为主,缺乏科学长远的管理规划,特别是缺乏管理层的系统分析和集体决策,对政府有关部门的质控检查也不够重视,这种滞后的管理方法束缚了医院的进一步发展。

建议 扶持与监督力度同步加强

省两会期间,刘旭晴建议政府对民营医疗机构一方面要多“关爱”,统筹规划加大扶持力度,形成以非盈利医疗机构为主体、盈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多元办医格局,另一方面要加强监管力度,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职能要从“重审批”向“重监督”转变,严把审批和退出关。

“政府对全省医疗机构要进行整体规划,确保政策落实到位,合理确定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数量和布局,绝大部分民营医疗机构定位于做基础医疗、做精品服务,按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基本要求,6000人以上的小区应建社区卫生服务站,1-3万人应建社区中心。”刘旭晴建议,政府支持公立医疗机构与社会医疗机构通过共享管理和技术团队、加强技术合作等多种形式进行合作,促进社会医疗机构尽快提高管理、技术和服务水平。

在医疗技术、医师护士准入、人才引进、专科建设、信息资源共享、临床教学基地及医师规划化基地资格认定、职称评聘、进修培训、科研课题立项等方面,民营医疗机构均获得公立医疗机构同等待遇。“在水电气的收费上建议尽可能与公立医院执行同一价格,此外对于信用良好的民营医疗机构,有抵押就支持其贷款。”

一方面大力扶持一方面要重监督。刘旭晴建议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职能要从“重审批”加快向“重监督”转变,严把审批和退出关。“符合条件允许批准,违反相关规定则彻底退出,严肃查处违法经营行为。”刘旭晴建议,建立健全不良执业记录制度、失信惩戒以及强制退出机制,将民营医疗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诚信经营和执业情况纳入统一信用信息平台,健全相关信息发布制度让全社会直销和监督其医疗行为,同时要与公立医院一样按照卫生部要求制定严格的登记评审与等级管理,严格奖惩制度。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 王正元 实习生 王漫

新闻推荐

跳蚤市场当“老板” 孩子拿出玩具做公益

华西城市读本讯(黄艳梅记者肖婷实习生徐庆)昨日下午,一场别开生面的“跳蚤市场”活动,在滨江路四段长江现代城的泸州文化广场举行。这里的“老板”大多是未到十岁的孩子,最小的甚至只有三岁。...

泸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泸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