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我有个援建者干儿子”

绵阳日报 2014-04-29 01:55 大字

“我的干儿子又要来看我了。”虽然离“五一”节还有好几天,但北川曲山镇安子坪村的王英逢人便讲干儿子邹晓龙要来看望她的事。说起她和援建者邹晓龙认干亲的故事,当地村民无人不晓,无人不赞。

在“5·12”特大地震中,王英失去了公婆和年仅19岁的女儿,她也身受重伤落下了残疾。祸不单行,2009年7月,王英年仅18岁的儿子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外出打工,不慎误入歧途,被判刑8年。恰在此时,邹晓龙走进了这个伤痕累累的家。

邹晓龙当时还是四川泸州警察学院一名大二学生,随同学一道来到北川地震灾区,在曲山镇派出所从事警务援建工作。在一次警民帮扶活动中,他和同事一起去看望王英。看到和自己的儿子年纪差不多的邹晓龙,王英想到自己远在西昌服刑的儿子,忍不住流下思念的泪水。见此情景,邹晓龙拉住王英的手,安慰道:“你就把我当成你的儿子吧,以后我来照顾你。”王英有些迟疑地回答:“我哪有那样好的福气哦!”邹晓龙却坚定地说:“多一个妈妈也是我的福气呀。”

从那以后,邹晓龙经常抽空去看望王英,帮她摆水果摊,做家务活,拉家常,“干妈”前、“干妈”后地叫个不停,用真心抚慰了伤痕累累的“干妈”的心灵,让她坚强、快乐地生活下去。

2010年春节后不久,为了实现“干妈”王英看望儿子的心愿,邹晓龙从老家专程赶到北川,陪王英一起踏上去西昌的列车。当时还在春运期间,没有买到座票,邹晓龙就想办法给王英找到一个座位,自己站着陪她聊天,一路上无微不至地照顾着身体虚弱的王英。

2011年6月,邹晓龙毕业分配到成都一家航空公司工作。虽然工作很忙,经济也不宽裕,但邹晓龙总是趁休假的空当,经常带上礼品去北川探望王英。有一次,在他陪王英坐汽车去西昌探监的路上,因为晕车,王英呕吐得厉害,不小心把假牙都吐掉了。邹晓龙知道后,向司机说明情况,又原路返回,在王英呕吐的秽物中仔细地寻找假牙。当同车的乘客从王英口中得知邹晓龙不是她的亲儿子,而是干儿子时,都连声称赞说:“你福气真好,有这么孝顺的一个好儿子!”

转眼几年时间过去了,王英和邹晓龙之间的母子情谊越结越深厚,王英“有个援建者干儿子”的故事也在当地传为佳话。

(杨国凤 本报记者 李春梅 文/图)

新闻推荐

全省农机监理人员游仙“充电”

本报讯(记者蒋琳琳)为期两天的全省农机监理人员岗位培训会暨换证工作培训会近日在游仙区举行,来自全省各地市州的300余名农机监理人员参加了培训会。“在测试排气烟度之前,首先要对仪器进行校准,再检...

泸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泸州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