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泸州长江大桥修建始末 二号桥墩处江心 工程难度最大

成都商报 2012-11-21 14:32 大字

■泸州长江大桥1982年建成通车,是四川省交通部门在长江上直接施工的第一座公路桥

■二号桥墩是难度最大的重点工程,施工中曾先后出现几次事故,幸好工程人员“见招拆招”,终于赶在洪水来临前完工

1975年,国家批准将泸州长江大桥作为川汉输气工程项目,由石化部投资。1976年“川汉输气管道工程泸州长江大桥指挥部”成立。经各方讨论,提出四个拟选桥位,即蓝田坝、小关门、大佛岩、沙湾。经初步选定小关门后,即组织力量进行勘察钻探,接着进行设计。经过勘测,反复论证,在建的泸州长江大桥全长1252.5米,桥面宽12米,两边人行道各宽2米,共13孔,两个桥台,12个墩。二、三号墩均处于江心。1977年10月5日泸州长江大桥开工典礼举行。一时间,1500余名建桥工程人员战斗在第一线,一场轰轰烈烈的大会战展现在汹涌的长江上。

泸州长江大桥工程具有基础施工水深、流急、覆盖厚、上下构造多样、技术复杂、要求高的特点。在这之前,省内还没有在长江上架桥的技术和经验。

首先是桥墩工程。全桥12个桥墩,其中最大的二、三号桥墩都在深水中,而有效施工期每年从11月份到次年5月中旬,只有6个多月。每当洪水来临时,水下无法施工。 

二号墩战役是1980年1月20日打响的。

二号墩是难度最大的重点工程,基础处于江心,施工控制水位10.8米,墩中心处厚23.3米,最厚处达24.3米,为全桥最高的桥墩。如果在5月中旬前完不成下基工程,建桥时间就会拖延一年。为了争取时间,12根嵌岩柱要同时冲钻,争取在5月20日前全部完成。但实际施工中,情况不尽如人意,曾先后发生几次事故:一次是钢围堰在浇灌井壁混凝土和吸泥下沉开始时,延误了一个多星期;再一个就是在冲孔时,钻孔坍塌,使钻孔两周不能进锤。指挥部反复研究,决定加强工地组织建设工作。工程人员作了具体分工:有的专管冲锤高度和冲锤速度,有的专管泥浆的浓度……这样安排后,坍塌孔现象再也没有发生。但一波刚平,一波又起:四号孔在冲钻进程中,冲锤的锤爪断了一个,陷在孔内,工程只好停工。这时已进入4月中旬,洪期逼近。在十万火急的情况下,指挥部决定潜水打捞。但因孔壁有一层砂土,在换水过程中垮塌,将长145米的吸泥管深埋25.29米,怎样才能将其拔出来?在此紧要关头,得悉石油部门曾用过“水压割管器”,将钢管从内向外切割。工程部当即派人去取经,随后由12个工人奋战了3天,终于攻克了这一技术难关。经过4个月的努力,二号墩终于抢在洪水来临前于5月16日完工。5月17日早晨洪水袭来,直冲二、三号桥墩,但两个桥墩巍然不动。

1982年10月1日,泸州长江大桥正式建成通车。它是四川省交通部门在长江上直接施工的第一座公路桥。它的建成,被视为国内深水、高墩、大跨桥的一个范例,荣获1984年四川省优秀设计奖,国家优秀设计金质奖,二号墩深水基础施工获国家进步三等奖。泸州长江大桥题名石碑为原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手书。(综合四川法制报等)

新闻推荐

大桥修复方案敲定 12月底复原

泸州长江大桥现重大安全隐患追踪成都商报讯(记者张柄尧)因北岸引桥2号桥墩出现裂缝,泸州长江大桥此前曾一度封桥。昨日,成都商报记者从泸州市交通局获悉,目前对长江大桥北岸引桥2号桥墩加固维修方案...

泸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泸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