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铁路警花 □特约通讯员 郑义伟

攀枝花日报 2011-03-15 20:05 大字

挨骂与责任

“各位旅客请主动出示您的火车票。”

“您好,请问您购买的是平价车票吗。”

这样的两句话,民警赵亢每天要对形形色色的旅客讲2000多遍。

“有时做梦都会梦到这两句话,甚至还会讲出声来,但是我不觉得累,因为我热爱我的工作。”赵亢说。

春运客票调查正式启动以来,赵亢一刻都没有离开过岗位。咽喉发炎,甚至是头痛发烧她也只是简单地用药“压一压”。

今年春运期间,来往的旅客根本不愿在进站口这个“冷风口”多待一秒钟。可是赵亢每天都要在这个“冷风口”站上足足7个小时,面带微笑地挨个询问旅客购票情况。

有些旅客因为自己买到高价票就把怨气撒到调查高价票的赵亢身上,挨骂是家常便饭。她总是心平气和地和旅客讲话,没对人红过一次脸。

赵亢说:“其实,我也一样有脾气,但我是一名警察,我身上担着责任啊。同时,我也希望旅客们发泄了不满可以带着愉快的心情回家与亲人团聚。”

外籍女与执勤警

“Do you speak English.(你讲英语吗?)”一名外籍女子怯生生地向一名年轻女子试探着问道。女子摇了摇头,走开了。外籍女子有些失望地垂下头,瘦削的身影在川流不息的人潮中显得有些落寞。

正在车站执勤的青年民警徐妙远远地看到了这名外籍女子,连忙走过去,用流利的英语讲道:“I do speak English. Can I help you.(我会说英语,我能帮你点什么吗?)”

外籍女子告诉民警她叫Emily Dickinson,来自苏格兰,是到中国旅游的,打算今晚乘车去成都和美国朋友一起体验中国的春节,因为一句中文都不会讲,不知道怎么购买去成都的车票,她非常着急。

徐妙热情地带领这名外国游客到车站窗口购买了1张1月31日到成都南的硬卧车票。看到Emily随身携带的水壶已经空了,徐妙连忙到公安值班室帮她灌上满满一壶开水。

接过热开水,Emily连连道谢:“我从没见过像你这么热心呢的人,谢谢你中国警察,你们是最棒的!”

约会与出警

2月19日19时。

“我已经在回家的路上了,嗯,很快就到了……”话音刚落,手机又响了起来。

“嗯,好,我马上往队上赶……”

周欣,已经记不清在丈夫面前是第几次失约了,刚挂上丈夫电话几秒钟,她接到支队电话:马上赶到攀枝花车站。她没有丝毫迟疑……

2月19日,是周欣和她同是警察的老公结婚半年的日子。本来说好两人要出去度过浪漫的一天,说好的约定又将无法兑现。

同事们心疼她:“一个女人,每天这么累,又不能顾家值得吗?”

她说:“丈夫理解我、支持我,我干不好工作会辜负家人辛辛苦苦的付出。”

当日22时。周欣和查缉小分队的同事们在攀枝花车站查获一起毒品案,抓获携毒犯罪嫌疑人一名,收缴海洛因29.4克。

仅半年时间,周欣共计查获毒品案件14起,抓获携毒嫌疑人14名,缴获各类毒品1431.65克;查获网上逃犯1名;抓获贩卖婴儿人员2名,解救婴儿2名。

内勤与刑侦

25岁的祝艳宏,毕业于泸州警察学院的刑事科学技术专业;2010年8月,成为一名铁路女警,她担任一铁路派出所内勤工作。

内勤,意味着长期枯燥的文字工作、意味着孤灯苦熬。她却真诚的热爱这份职业。

每天上报日常报表、搜集材料、编写简报等工作将她每天的时间填得满满的。在今年四十天的春运中,她有时在电脑前一坐就是一天。

她告诉我们:“如果说内勤工作是一份磨练,那刑侦工作算是一种考验。”

今年春运,某火车站附近连续发生抢劫伤人案件。为保障春运的正常秩序和旅客的人生安全,她和另一名同事化装成一对情侣,深入嫌疑人的住处。在出租屋的窗户处,她发现一个脑袋在窗口晃,知道屋内有人,将这一情况通报后,路地联合的警力一举将犯罪嫌疑人抓获了。

2月21日,作为唯一的一名女警察,她参加了一起重大入室盗窃案的侦破,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将4幅现场图、200多张照片处理完毕,为侦破此案提供了依据。

看守所与心理学

岗楼、哨兵、高墙、探照灯、监控器形成了戒备森严的看守环境。

有谁能够理解一个心理学硕士研究生与看守民警的关系?蒋丽平就是这样一名铁路警察。

蒋丽平说:“我的理想是当一个老师,而现实却是一名警察。在选择不同的人生道路的同时,社会也在选择着我们。每次的选择都刻画出不同的轨迹,而一次重要的选择可能将你带到一条你从未想象过的路途。”

她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仅饮食上吃辣的就适应不了,内心也感到孤单,虽然在来之前对于工作条件的艰苦已经做出了充分的预期和自我的心理调适,但是仍然还是会偷偷和朋友打电话哭得稀里哗啦。

走进看守所,蒋丽平对这个毒贩关押量占绝大多数的看守所充满了好奇和恐惧,对于在押人员也有很大的抵触,觉得他们是一个危险的群体。

作为一名监管民警,面对特殊的群体,每时每刻都不能放松警惕,她知道一个小小的疏漏就可能导致一场重大的事故。

面对这种情况,蒋丽平选用国际标准的本土化心理健康测试量表和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关押人员进行了心理健康的测试,筛查重点对象进行心理辅导与调适。在对在押人员心理咨询的时候,从成长环境、家庭背景等方面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只谈心理,不涉及具体案情,通过推心置腹的面谈,使其逐步解开心结,从焦虑、恐惧、烦恼、抑郁悲观的心理阴影中走出来。

去年10月9号,一个20岁的携毒女青年情绪极为不稳,出现生理状态的极端反应,医院诊断为创伤后应激障碍。 蒋丽平耐心开导,为其创造安全稳定的心理环境,一个星期后这位女青年回复了正常的个性。

2010年11月17日,一杀人犯罪嫌疑人是一个典型的癫痫人格的个体,有反社会的倾向。在其收押后,蒋丽平对其进行心理矫治和疏导,安抚他的情绪,使犯罪嫌疑人安稳度过了生活突变期监禁中的适应不良,使犯罪嫌疑人正视现实,虚心地接受教育和改造。

新闻推荐

幸福的“露馅儿”

□本报记者陶泓霖1月19日,26岁的泸州小伙子张学军踏上了回家的路,这是他离开家乡三年后,第一次回家过年。踏上火车前,张学军在和家里通电话时,不小心“露馅儿”了,用张学军的话来说,叫幸福的“露馅儿”...

泸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泸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