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县玉蟾街道紧扣目标任务,推行“一二三四”工作法 心系受灾群众 恢复重建“加速度”
□ 李寿奎 罗燕 本报记者 李界
“9·16”泸县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启动以来,为了让受灾群众早日住上新房子、过上好日子,泸县玉蟾街道紧扣恢复重建目标任务,坚持问题导向、责任导向、结果导向,深入推行 “一二三四”( 一线工作、两个不撤、三个明确、四个常态)工作法,恢复重建实现“加速度”。
坚持“一线工作”
凸显恢复重建“加速度”
在推进“一线工作”中,玉蟾街道坚决按照恢复重建“一线指挥”、党员干部“一线服务”、问题困难“一线解决”的思路开展工作。
按照重灾村为重点、轻灾村抓统筹、县城区谋稳定的思路,玉蟾街道成立重灾村、轻灾村、城镇3个“前线专班”,将恢复重建指挥调度工作直达一线,实现与受灾群众沟通服务“零距离”。同时,落实39名市县援建干部、13个县级联系部门及街道全体机关、村组干部包保责任,坚持“日走访、日报告、日沟通”机制,通过“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形式,倾听群众呼声,回应群众诉求,守护民心。
针对县城规划区、风景名胜区政策问题,由联系县领导召开部门联席会解决;中心村(聚居点)选址、规划、建设等问题,由相关部门到选址一线“现场办公”解决;群众对政策困惑的,由包联干部、村(社区)干部通过召开院坝会、楼栋会形式,发送“政策包”解决。
突出“两个不撤”
增强恢复重建“原动力”
在玉蟾街道,部分地震受灾群众家的危房未拆除或重建,包保责任人一直紧盯进度,让受灾群众省了不少心。
受灾群众的省心离不开玉蟾街道的“两个不撤”——包保责任人不撤、包保跟踪制不撤。即明确受灾群众C级危房维修加固和D级危房拆除重建目标任务,强化过程监督、服务,C级危房维修加固和D级危房拆除重建项目未启动或启动未完成,包保责任人不可撤离;落实C级危房维修加固和D级危房拆除重建未启动,包保责任人每日入户开展关心关爱、疏导抚慰等谈心谈话制度不撤,力求受灾群众恢复重建实现全覆盖。
聚焦“三个明确”
驱动恢复重建“火车头”
为推动恢复重建工作,玉蟾街道做到目标任务、包干办法、通报考核三个再明确。
街道通过发送文件、开展调研等,向干部群众再次明确农村C级危房12月15日前完成维修加固、农村D级危房春节前完成重建,城镇C级危房春节前完成维修加固、城镇D级危房2022年底前完成重建的目标任务,要求对照目标、奋力冲刺。实行联村组与村(社区)双向协作联系机制,责任村(社区)未完成恢复重建任务,联村组与村(社区)同考核、同问责,强力驱动工作推进。坚持每日通报制,对当日没有工作进展的,重建委主任召集党组织书记开展谈话提醒,同时联村(社区)领导蹲点督导,对11月和12月连续两月排名倒数的干部进行调整。
保持“四个常态”
点燃恢复重建“助推器”
玉蟾街道落实每日研判常态化、“走服引”常态化、资料完善常态化、宣传引导常态化,推动重建工作。
街道每日分类处置书记信箱、网络问政、麻辣空间等群众诉求,并设置政策咨询室接受群众来电来访。持续发动市、县、街道、村(社区)四级干部开展“走服引”,协调解决受灾群众房屋鉴定、临时安置、政策困惑等难题,做细、做实群众工作。
玉蟾街道安排专人一对一指导、面对面协助农户填报维修加固、重建等资料申报,规范收集完善C、D级危房农户“一户一档”。聚焦恢复重建先进典型、自力更生、互帮互助等内容,街道深度挖掘恢复重建典型经验做法、社会正能量、身边感人事迹等素材,通过大力宣传引导大家自力更生。
新闻推荐
□石春梅本报记者李界在泸县喻寺镇谭坝村,每年油菜花盛开时节,八方游客便汇聚于此。昔日的乡间阡陌,如今人气旺盛,这离不开喻...
泸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泸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