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再生稻该如何“发力”?

四川农村日报 2021-10-18 00:31 大字

泸县潮河镇再生稻长势很好。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都 文/图

“今天专家组总共验收了3块田 ,3块田再生稻的平均亩产为314.2公斤,最高亩产366.4公斤,产量水平在全省来说都是比较高的。”10月12日,泸州市泸县潮河镇五谷寺村再生稻高产攻关示范区测产现场,随着泸县2021年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测产验收组组长、四川农业大学教授马均的宣布声,众人见证了泸县自 9月16日地震后、当地农业来之不易的灾后丰收第一单。

晚秋生产,是筑牢全年粮食生产安全的最后一道“保险栓”。再生稻作为守护粮食生产安全最后一道防线的主力,该如何发力?

泸县再生稻总产量创历史新高

放眼望去,五谷寺村上百亩金色的再生稻蓄势待收。“你看这片再生稻,萌发率、结实率高,今年的总产预计是稳中有升。”四川省再生稻专家、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研究员徐富贤说。

“再生稻,就是种一茬、收获两回的水稻。”徐富贤介绍,头季水稻收割后,利用稻桩重新发苗、长穗,进而成熟;它不需育秧、移栽,生育期短,具有省种、省工、节水的特点。

专家组在听取了泸县的实施情况汇报后,对潮河镇2.5 万亩示范区、五谷寺村1000 亩核心区进行现场考察,并在典型区域内选择3块有代表性的田块进行了现场收打。

近日,四川省连日降温降水,走在田间,道路湿滑,水稻叶片上晶莹的露珠清晰可见。由于现场收获的再生稻含水量较高,专家们只有走进农户家,生起柴火,通过取样烘炒,计算折率。

最终的测产结果显示,通过对核心区1.2-2.6亩验收田块挖方测产70.0平方米以上,水稻品种为宜香优2115、甬优4949等的3个田块,最高亩产达 366.4 公斤,平均亩产为314.2公斤。

验收现场,记者发现与以往水稻测产数亩地(甚至数十亩地)不同,再生稻测产选取面积较小。“川南大部分地区处于低山丘陵地带,由于排灌设施不足,冬季缺水,很多稻田夏季收割后就蓄水越冬,以确保来年栽插。”徐富贤解释说,冬水田区不像平原区,由于其生长条件的特殊性,只能小面积测产。

泸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高尚卿介绍,与去年泸县再生稻有收面积 46.6 万亩相比,今年全县再生稻有收面积增加 0.4 万亩,达 47万亩。“专家评估平均亩产达 169.6 公斤,总产突破 7.9万吨,创历史新高。”高尚卿说。省农业农村厅农技推广总站水稻科科长周虹表示,四川省今年的水稻生产条件总体有利,加上此前头季水稻的产量,对于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四川省再生稻生产犹如“锦上添花”。

多举措保障助力四川省再生稻生产

泸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王毅介绍,泸县今年再生稻生产坚持“三集中”(集中人员、时间、精力)和“五统一”(统一规划、统一用量、统一购肥、统一指导、统一施用)的成功经验,通过施用再生稻粒芽肥,全县再生稻蓄留面积53万亩。

“不是所有品种都适合蓄留再生稻。”在品种选择上,徐富贤说,四川省不断强化新品种筛选,目前已择优推广示范了“德优4727”“宜香优2115”等一批生育期适宜的强再生力品种,亩产较十年前增加了50公斤左右。

泸县再生稻生产仅仅是四川省再生稻生产的一个缩影。从全省来看,去年全省再生稻有收面积达435.6万亩,总产55.3万吨。而今年,四川省明确确保再生稻蓄留面积达450万亩,有收面积达400万亩以上。“再生稻充分利用秋季温光资源,在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同时,也可弥补头季水稻生产可能带来的产量不足等问题。”徐富贤坦言,四川省再生稻大面积推广仍然面临气候条件制约、群众蓄留意愿不强等诸多难点。

“为此,我们的科研院所也在和再生稻生产主要市县紧密加强合作。”徐富贤介绍说,自2012年起,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与泸县、隆昌市、富顺县举办技术论坛,此后成员单位又新增内江市农科院和翠屏区,拓展成“川南2+4再生稻技术论坛”。院地合作对提升种植技术、提高产量、扩大面积发挥了积极作用。下一步,院地合作还要加强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试验示范,辐射带动大面积生产水平提升。

另一方面,四川省也加大了相关政策的支持力度。据了解,今年四川省要求各地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和党政同责要求,把晚秋生产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抓紧抓实。

徐富贤透露,目前四川省再生稻收获面积已过半。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再生稻增产效益明显,特别是在保障粮食安全背景下,迎来重要发展机遇,要把再生稻作为保障粮食安全、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来抓。

新闻推荐

泸县经开区 成立排危组帮助重点项目复工

本报讯(李林芩记者蔺艳霜)近日,在泸县经开区武珞电子信息产业园项目施工现场,多台挖掘机来回穿梭,80余名工人顶着烈日有序作业...

泸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泸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