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出新活力 践行新思想 踏上新征程 泸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成立两周年纪实
泸州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办证24小时“不打烊”
乌蒙山连片区域土地整治重大扶贫项目——叙永县麻城镇双桥村项目
泸州风貌
泸县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喻寺镇谭坝村“三产融合”发展
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中,川渝合作示范区和泸东新城的规划被列为重点;守住耕地红线不断破题,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构建起新时代耕地保护新格局;围绕“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目标,完善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深化“放管服”改革,保障并服务泸州高质量发展;在频繁发生的地灾面前,群测群防、监测预警等经验成功入选全省典型案例……
自2019年1月23日挂牌成立以来,泸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围绕“打基础、建机制、促融合”思路,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用智慧、胆识和汗水,在助推泸州高质量发展进程中谱写了可圈可点、精彩纷呈的辉煌篇章。◎ 艾彬 川江都市报记者 曾刚 摄影报道
空间规划“有力”“一张图”构建起泸州未来
川渝合作示范区、泸东新城布局在哪里?城区公园分布在哪些区域最合适,如何建?新型城镇化如何打造、新产业引进落地在哪里……大到城市建设、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的谋篇布局,小到任何一个项目的谋划生成,都必须以国土空间规划为依据。
国土空间规划事关泸州未来发展格局,对于确定发展框架、制定发展的总纲、明确城市建设蓝图,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将原来的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实现“多规合一”,其成果将全部汇交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并接受国家监管,朝令夕改将成为过去。
两年多来,泸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紧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主动对接重庆永川、江津、荣昌等地,探索行政区和经济圈适度分离,推动川南渝西一体化发展,谋划建设泸东新城和合江-江津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全力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对泸州全域范围内土地的地类、范围、权属、面积等全要素进行核实,摸清了全市自然资源底数;指导、协调区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科学编制和各类专项规划的统筹融合,高标准形成了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试划方案。同时,推动全市29个重点村“多规合一”规划编制,18个村已形成初步成果,乡村振兴迈出实质性步伐。
为打造现代化有特色美丽宜居城市,推动城市品质大提升,两年来,泸州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高水准编制《中心城区公园城市规划》,为泸州山体保护、绿地景观体系打造提供了科学管控依据。
耕地保护“得力”“一股绳”拧紧资源保护措施
泸县喻寺镇谭坝村七川粮油基地,郁郁葱葱的油菜长势喜人。正在田间忙活的脱贫户肖万富说, 她家原来的危房拆除复垦、土地流转给粮油基地,夫妇俩在粮油基地打零工,两人一年务工收入就有5万多元。
肖万富家的变化得益于泸县开展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通过统筹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等三项试点,激励农民自愿有偿退出闲置宅基地,把沉睡的“死资源”变成流动的“活资产”,解决了“地从哪里来”的问题,破解城乡发展瓶颈。
在古蔺县二郎镇雷家沟村、叙永县麻城镇双桥村,一幅幅农田成片、沟渠交错、阡陌纵横、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的“微田园风光”图卷正在徐徐展开。2019年以来,泸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共争取国省资金4.25亿元,实施省扶贫专项和乌蒙山连片区域重大整治项目18个,实施整治20.3万亩,实现新增耕地1.2万亩。
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完善了农田水利设施和交通设施,改善了土地耕作条件,推动了土地流转经营,催生了一批生态、旅游、观光为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通过吸纳农民打工或将流转土地入股分红等形式,拓宽农民长期增收的渠道。
两年来,泸州建设用地准入机制不断健全,项目建设用地规模严格控制,做到“用多少占多少”。同时,全市以“零容忍”态度,遏制新增农村乱占耕地建房行为。如今,已逐步形成“耕地保护、人人有责”的社会共识。
守住耕地红线,还要保障生态底线。近年来,泸州不断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矿区生态环境及时修复。同时,完成了长江干支流沿岸10公里范围内的96个1596亩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一个个“生态疮疤”变为了“绿色名片”。
要素保障“用力”
高质量发展激活“一池春水”
围绕“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目标,泸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是如何做好项目用地要素保障的?
2020年,泸州坚持土地跟着项目走,通过对上争取计划指标和使用政策性指标,统筹全市规模指标的方式,报批土地及时有效保障了22个“能交水”(能源、交通、水利)以及泸县化工园区扩区等重点基础设施、产业项目用地需求。
为满足建设用地需求,泸州完善土地二级市场,加快培育和形成“我有地、我要地”的供需市场。同时,对批而未用土地进行全面清理,并按“一地一策”制定盘活利用方案,提高土地供给质量和效率;对闲置低效用地,通过实施增减挂钩项目进行盘活,全年获取建设用地节余指标6402亩。
要素保障,是推进项目建设的基础,保姆式服务则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改善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
恒力(泸州)产业园纺织一期项目从签约到投产仅用4个半月时间。项目从规划调整到征地批复,用时不到50天,体现了“泸州速度”。
“泸州速度”得益于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促融合”举措。主管部门对原规划和国土行政审批事项进行梳理,建立健全内部信息共享机制,避免办事群众资料重复提交;实行“一张表单”整合申报材料,将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审批时间压减至20、25个工作日,探索将竣工验收阶段的规划核实、土地核验、不动产测绘等合并为一个验收事项,从而激活泸州高质量发展的“一池春水”。
民生服务“给力”
织密防风险和便民“两张网”
避险搬迁,是泸州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举措,2014年以来,全市投入资金6.9亿元,通过整点搬迁、工程治理、排危除险、纳入增减挂钩等方式,消除地灾隐患1957处,为6624户消除地灾威胁。
2020年7月,古蔺金兰加油站后侧边坡发生崩塌,监测员巡查发现并及时上报,受影响区域居民紧急撤离,其群测群防、监测预警经验入选全省典型案例。
泸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组建专业防治队伍,建成投用地灾防治管理三维实景系统,构建“人防+专防+技防”地灾防治新模式。2014年以来,累计成功避险24起,连续多年实现地质灾害“零伤亡”。
关注民生,除了保障老百姓生命财产安全,还体现在服务的提质增效。
两年来,泸州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不断优化审批流程,95项不动产登记类型中,已实现42项1小时内办结,其余登记类型办理时间最长不超过3个工作日,建成24小时不打烊自助服务大厅,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信用体系+不动产登记”违法失信行为联合惩戒机制。
2021年,加速助推泸州高质量发展之路,正在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的脚下展开。
新闻推荐
本报讯(毛平记者刘校宏)日前,泸县五中举行了省级课题《西部农村中学“生本课堂”背景下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路径与策略》...
泸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泸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