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发展 本科生成为“种养能手”

泸州日报 2020-12-09 13:38 大字

□ 本报记者 曾念

最近,泸县喻寺镇果禽种养园的创始人唐伟闲不下来:他要“伺候”一群鹅;还要给蜂糖李施肥、剪枝、拉枝等,为来年挂果做准备。

“期望养的鹅能在过年卖个好价钱。”唐伟去年卖了8000只鹅,销售收入50万元。眼下,又一群鹅很快就要出栏了,唐伟盘算着卖完后,多买一些雏鹅。从创业小白到收获成功,他用了三年时间。

公式 “嗅”到商机转行创业

2003年,唐伟从北京服装学院毕业后,选择留在北京从事与服装设计相关的工作。他在北京待了十来年,成了家。“老婆也跟着我在外面工作,十分辛苦。”始终没有归属感的唐伟选择回乡创业。

唐伟开过淘宝店,也想过往服装行业发展,毕竟这一行熟悉。“但那时候服装行业趋近饱和,加上市场竞争激烈,在没有资金支持的情况下,新创立的小公司与其他大公司相比没有竞争优势。”经过认真思考,他决定往种植养殖方向发展。

李子是唐伟的首选。从全国范围来看,李子的市场前景好。蜂糖李最大的特点是脆甜,口感纯正,深受顾客喜爱,市场价50元左右也供不应求。“嗅”到蜂糖李的商业价值后,在朋友的推荐下,唐伟前往贵州省安顺市实地考察了蜂糖李的种植模式。

2017年,经过考察选址,唐伟在喻寺镇租了近百亩地,购买了2500株蜂糖李苗开始种植。唐伟说,这里的生长环境与安顺相似,比较适合蜂糖李生长。

一开始,家里所有人都反对唐伟创业,他们无法理解一个本科毕业生为什么要放弃所学专业及北京还不错的工作回乡转行创业。最后,他只能“先斩后奏”,租地种植蜂糖李苗后才和家人说,也决心要干出一番成绩。

公式 种养结合发展循环经济

“我习惯提前计划,做服装设计的时候,基本是提前半年到一年写开发方案,后期遵照落实。”唐伟将这一思路运用到创业中。

除了种植蜂糖李,在养殖方面,唐伟也有所考量。“我的种养园距离荣昌很近,那边的卤鹅需求量大,果园位置正好处于荣昌鹅产业的养殖区,鹅的销售有优势。”2018年,唐伟尝试大棚养殖鹅,第一批进了120只雏鹅。

雏鹅对温度要求极高,第一天必须达到30度,早晚温差不能超过2度,此后每天温度降低一点,让雏鹅慢慢适应。由于经验不足,唐伟养鹅的第一年,雏鹅的存活率仅有50%左右,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为了提高鹅的存活率,他利用空闲时间上网学习养鹅、用药,请教有经验的“老师”,在实践中摸索经验。

经过长时间学习,唐伟渐渐从养殖小白变成了“兽医”,在他加入的养殖群里,养殖户的鹅生病了都可以向他咨询如何用药。同时,他养殖的雏鹅存活率慢慢提高,逐渐开始盈利。

唐伟将蜂糖李果园分为几个片区,鹅隔几天换一个片区吃草,既达到除草的目的,又能利用鹅粪给果园施肥,增加果园土壤的营养价值,降低种植养殖成本。“种养园选在了离高铁站、景区较近的地方,后期考虑打造农家乐,增加产品附加价值。”他说。

公式 克服困难朝品牌化迈进

唐伟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进一批雏鹅,待其生长一段时间,再批发到荣昌,剩余的则送往泸县市场。

“卖鹅忙的那段时间,我凌晨2点半就要起床忙碌,那一个星期基本都不能休息。”除了时常休息不好,今年受疫情影响,泸县喻寺镇果禽种养园也受到不少冲击。唐伟告诉记者,鹅苗价格上涨,加上大鹅销售价格降低,一只鹅的利润不多。今年,受疫情影响,加上干旱缺水,唐伟所种植的蜂糖李长势不好,养鹅产生的销售利润则用于果园日常管理。

“创业就得具有吃苦耐劳、持之以恒的精神,不能有困难就放弃。”在唐伟看来,创业路上的困难不足以抵挡他前进的步伐。

“蜂糖李明年就要挂果了,希望就在眼前。”明年,唐伟的蜂糖李预计有2万斤产量,收入20万元左右。他打算有了资金支撑后,逐步扩大泸县喻寺镇果禽种养园规模。同时,朝品牌化方向迈进,让本土蜂糖李、鹅产品走向终端市场。

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唐伟也为留守在家的村民提供就业机会。目前,泸县喻寺镇果禽种养园已经带动了周边15名村民就业增收。

新闻推荐

泸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 公告

泸县祥光医院:本委受理赵元洪等23人诉你单位因劳动报酬、社会保险争议一案(泸劳人仲案〔2020〕255号),因与你单位无法联系,根...

泸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泸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