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联系、跟踪服务,泸县开展农村党员分类管理试点工作 让农民工党员流动不流失
□ 刘枫 庞文强 本报记者 张婷
今年以来,泸县开展农村党员分类管理试点工作,县外农民工党员就是其中一类。针对县外农民工党员去向难掌握、活动难开展、作用难发挥等问题,泸县实施双向协同式管理,确保县外农民工党员“流而不失”。
双向跟进 去向情况不含糊
“在外面打工10多年,自己像浮萍般漂泊无根。现在组织主动联系我,感觉心定有根了。”泸县云锦镇党员刘利波在被纳入县外农民工党员台账后表示。
为了摸清县外农民工党员“家底”,泸县在条件成熟的省市成立异地农民工党组织,构建形成“流入地+流出地”双向协同管理网格。同时,建立县外农民工党员信息台账共享平台,实行双向对账,台账信息共同管理、动态更新,做到县外农民工党员人数清、情况明。
双向服务 加强联系不断线
“真没想到,党组织对我们如此关心,不仅为我们设立流动党支部,还建立党员微信群。现在我随时都可以在网上和老乡聊天,有困难还能向组织反映。”泸县嘉明镇农民工党员晏浚峰到成都服务驿站报到时感慨地说。
近年来,泸县依托智慧党建、党员微信群、QQ群等平台,定期推送党的路线方针,宣讲政策,引导县外农民工党员正确认识当前形势和家乡政策。同时,建立“一对一联系、一节一问候、一年一座谈”等联系服务机制,推行外出报备、行前谈话、定期汇报等制度,动态掌握党员工作、思想现状;提供就业帮扶和维权服务,协助追讨工资,化解欠薪隐患,维护合法权益。
双向培训 组织生活不松懈
“这节课从龙眼种植时的关键性技术和季节性管理到包装销售环节及营销技巧,每个点都讲得很透彻,收获颇丰。”泸县云龙镇英雄村县外农民工党员陈孝平在线听完新型农民技术培训课程后说。
泸县实施网上“三会一课”制度,常态化开展“掌上微党课”“法律微讲堂”等课程;开展网上“现身说法”,鼓励县外农民工党员讲解专业技能、致富经验等。每月定期开展“我是党员有话说”“我为家乡建言献策”等网上系列活动,让县外农民工党员在微信群发声,参与组织生活,解决外出党员学习不及时的问题。
双向共促 作用发挥不脱节
“我回到家乡后,发展生态大白鹅养殖产业,今年养殖大白鹅15批次,出栏1.2万余只,销售金额120余万元。”泸县太伏镇大山村返乡党员彭世海说。
今年以来,泸县出台《优秀农民工回引培养工作二十条措施》,加大优秀农民工回引培养力度。县镇定期组团到珠三角、长三角、云贵一带,采取双向洽谈、专项招引等活动,回引优秀农民工党员回乡就业。同时,在得胜、云锦、太伏等镇规划返乡党员产业园,为737名县外农民工党员返乡创业提供基地,扶持发展家庭农场或小微创业项目。
新闻推荐
已建成标准化白酒酒庄20余个 泸州:打造长江上游最大的生态酒庄集群
郎酒庄园金樽堡“走进酒庄,真正懂得了酒如人生。”10月25日,牟洪和家人走进龙洄酒庄,在酿酒车间,沉浸在浓浓的糟香中,牟洪说,“...
泸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泸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