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文明家风

泸州日报 2020-06-03 09:03 大字

□ 本报记者 梅影

“忠孝传家,勤俭持家,和乐兴家”“命运要自己掌握,前途要自己奋斗,财富需自己创造”。这是陶俊儒经常告诫子女的话,也成为陶家的优良家风家训。

陶俊儒是市人大常委会一名离休干部,老伴是市人社局的一名退休职工,共育有3个子女。全家人爱岗敬业、互敬互爱、乐于助人,较好发挥了文明家庭的示范带动作用,深受市人大机关干部职工和其邻居的一致好评。

在家庭教育中,陶俊儒坚持弘扬家和万事兴、忠厚传家久、百善孝为先等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秉承勤俭节约、廉洁齐家的传统。家中不管是老人过生,还是小辈婚礼,都没有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对待子女的教育问题,陶俊儒更是注重言传身教,引导子女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家庭教育坚持做到“3411”家风家训:即忠孝传家、勤俭持家、和乐兴家;不准贪污、不准赌博、不准嫖娼、不准吸毒;遵纪守法;命运要自己掌握,前途要自己奋斗,财富需自己创造”。在陶俊儒的耐心教育下,3个子女为人忠厚、家庭和睦、事业有成。

陶俊儒夫妻离退休后,没有只顾享受清闲,而是选择了相互支持,有效发挥老干部余热。陶俊儒在担任市老科协副会长期间,分管“三农”工作,联系泸县得胜镇仁和村、龙马潭区双加镇罗基坎村,积极为村民致富增收想办法、出点子。他不顾年老多病,反复深入基层一线调研,积极推广“一村一品”,持续7年奋战,在仁和村、罗基坎村推广种植水果、蔬菜,均取得良好效果。在他的影响下,3个子女爱岗敬业,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陶俊儒还是市扶贫基金会的名誉会长,10多年来始终坚持以身作则,心系贫困学子。2005年以来,他连续参与“栋梁工程”扶贫助学公益活动,现已资助7名学生考上大学,每年通过“栋梁工程”个人捐资3000余元,为泸州扶贫助学作出了贡献。同时,陶俊儒还通过泸州市希望小学,资助了叙永县一名小学生,帮助其回到课堂读书直至毕业。陶俊儒说:“从自己做起,可以带动自己的家庭、子女,让他们也做个有爱心的人。”

言传身教是最好的家风,陶俊儒的身体力行,为全家人作出了好榜样。

新闻推荐

多措并举 又见濑溪河水清

□本报记者曾念濑溪河发源于重庆大足,流经泸县、龙马潭区注入长江,在泸州市域内长近80公里,沿河两岸酒类生产企业29家。许多...

泸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泸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