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老 学到老 社区大学:让终身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泸州日报 2019-12-17 10:05 大字

市民在泸州社区大学体验油纸伞制作。本报记者 杜玉青 摄

■本报记者 杜玉青

学做油纸伞、蒸猪儿粑、跳排舞……近日,在泸州社区大学,不少居民在这儿体验丰富多彩的实践课程。如今,社区学习已经成为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学习充实晚年生活

近日,记者走进龙马潭区天立社区,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广场上,一群着装统一的社区居民正在练习太极拳,这只是社区教育的冰山一角。在党群服务中心,还有电钢琴、手工、民族乐器等不同类型的课程。教室里坐满了“学生”,这些“学生”多半是已退休的社区居民。

2013年,泸州社区大学正式成立,它是在泸州广播电视大学基础上成立的川南首家社区大学。泸州社区大学根据社区居民多方面的学习需求,开设了“六一乐学堂”“4050家政服务培训”等特色课程;开展了“酒城六艺堂”“致公圆梦大讲堂”“精彩人生·女性终身学习计划”等特色项目。其中,“乐学大课堂”“致公圆梦大讲堂”项目还先后荣获全国终身学习品牌项目,“百和莲枪非遗传承”等5个项目荣获四川省终身学习品牌项目。

天立社区依托“酒城六艺堂”的特色课程,吸引了不少社区居民参加,李帮杰就是其中的一员。今年68岁的李帮杰已退休多年,为了不给晚辈添麻烦,同时也是丰富自己的晚年生活,他退休后积极参加各种老年活动。起初,没有寻找到“组织”的他,常常为一次活动结束后,又去哪里寻找下一次活动而烦心。

去年,李帮杰所在的社区新开设了西式烘焙、中式点心、电架鼓、电钢琴等“酒城六艺堂”特色系列课程,合唱、练习书法……李帮杰再也不用为没有合适的“组织”而烦恼了。李帮杰表示,人就是应该活到老学到老,他把这一观念也传递给家人朋友,如今他是家人学习的榜样。

村民农家书屋学习忙

城市社区教育开展得如火如荼,农村也不甘示弱。在泸县牛滩镇新林村社区教育工作站,学习氛围也浓厚,村民们或是在农家书屋安静阅读,或是聚集在一起听农业专家传授农业科技。

新林村党总支书记周兴海介绍,农村社区教育的重点,是让村民掌握实用技术,促进他们增收。新林村社区教育工作站将农民实用技木培训与区域整体发展相结合,利用“农民夜校”“村民课堂”推进产品品牌培训,实施“菜单式”“创业式”培训,建立了生姜、柠檬、猕猴桃、花椒4个培训基地。

让村民掌握实用技术的同时,社区教育也丰富了村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正月里来把龙灯耍,柳呀柳莲柳呀;二月里来是麦花儿开,荷花一朵莲嘚海棠花……”11月20日,在泸县牛滩镇新林村党群服务中心上演的《百和莲枪舞》《牛滩马儿灯》传统舞蹈表演,引来不少村民驻足观看。《牛滩马儿灯》舞蹈表演者袁继坤告诉记者,他和同伴利用业余时间,到村上开展“牛滩马儿灯”技艺培训,通过培训不断充实自己。如今,他们的队伍中有来自镇街的居民,也有来自各个村的村民。“学习给我们带来前进的动力,现在大家的精神面貌都有了很大改善。”袁继坤说。

近年来,泸州社区大学以满足群众学习需求为导向,全域完善社区教育网络建设,促进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形成了“政府主导、党派参与、项目推动、服务百姓”的泸州社区教育发展模式。目前,泸州市建有1个社区大学、3个社区学院、24个社区学校和330个学习中心,市、区(县)、镇街(乡)、村(社区)教育四级网络教育体系初步形成,全民终身学习之风已然兴起。

新闻推荐

打通城乡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 泸州市探索城乡基层治理见成效

叙永西城社区“坝坝会”村务公开涂场村移风易俗文化墙泸县得胜大水坝村查看规约执行情况社区和乡村,是城乡基层治理的“最...

泸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泸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