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城非遗系列之四 油纸伞风韵
伞里风彩
精心制作
2005年11月19日,直径12.4米的“伞王”移入方山
油纸伞技艺传习所
2014年10月7日,直径16米的“新伞王”屹立待放
丝线韵味浓
伞耀星空醉人
◎川江都市报记者 汤骏/文 曹卫兵/图
分水油纸伞传统制作技艺,被专家誉为“中国民间伞艺的活化石”,也是目前油纸伞行业中唯一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清光绪八年(1882年)《泸县志·卷第三》记载:“分水油纸伞起源于明末清初,距今已400余年。”民国《泸县志》记载:“泸制(桐油)纸伞,颇为有名。城厢业此者20余家。崇义分水岭亦多此业,而以分水岭所制为佳。”
初始生产的油纸伞为单一红色伞,逐步发展为手工绘画伞;至19世纪中叶,有了石印油纸伞。油纸伞由开始的直径一尺六寸单品,发展到直径8寸到12米、共20余个品种的系列产品。在民国年间,许桐生创立了“许桐生老伞铺”字号,许桐生也成为油纸伞传人中的大师。在长达300多年的时间长河中,小小的分水岭从事油纸伞业的匠人,多达1000余人,所以才有“家家都有制伞匠,户户都会编伞线”的描述。
作为许氏第六代传承人的许学明介绍,制伞工艺包括号竹、削伞架、裱伞面、上油、穿线等70多道工序。7岁开始制作油纸伞的他,至今制伞已有40多个年头。如今的许学明,已开始广招徒弟,让许家油纸伞的制作技艺得到更好的传承。
新闻推荐
◎川江都市报记者杨理本报讯8月1日至3日期间,文旅融合背景下古村镇保护利用泸县论坛暨中国文物学会古村镇专业委员会第二...
泸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泸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