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江河“美容师” 守护一江碧水

川江都市报 2019-03-22 16:20 大字

庞义权涉水捡垃圾

淳义才站在船头,清捞江面垃圾

吴华林在江上打捞垃圾 刘学懿 摄

手拿一根带网兜的竹竿站在船头,不停地将江面上的漂浮物打捞起来倒进船舱,这一年多来,江阳区通滩镇村民吴华林每天都要重复这个动作无数次;每天早上8点出门,背着背篓,提着大口袋,带上长夹子,深一脚浅一脚地清理河滩上的垃圾,江阳区况场街道的村民庞义权坚持了近两年……

长江、沱江、赤水河、濑溪河、永宁河、米溪沟……泸州境内流淌的大江大河小溪小沟众多,在这些江河上,衍生出一个特殊的职业:江河保洁员(也称巡河员)。他们常年穿梭在长江、沱江、大小河溪的江面、江岸、河滩上,打捞江面上漂浮的各种杂物、河滩上丢弃的垃圾,为江河“洗脸美容”。

正是他们忍受着臭、脏、累,日复一日的付出,才换来江城泸州的山清水秀。

◎ 川江都市报记者 王淼 周丽 周菁 摄影报道

江面清捞 一天打捞近千斤垃圾

3月14日,天气微冷。早上8点过,沱江通滩长河村河段上,一只颇为老旧的小渔船出现在江面上。船头,65岁的淳义才挺直站立,手拿一根带网兜的长竹竿,盯着江面。船尾,63岁的吴华林蹲着,根据淳义才的手势操控小船的方向。吴华林摇的船是他儿子的,平日里用来打渔,现在用来清捞江面垃圾。

淳义才和吴华林是江阳区通滩镇长河村村民,去年3月起,他们多了一个工作——负责清捞沱江通滩长河村河段的垃圾。多数时候,是吴华林一人摇着船在清捞河道垃圾,如果发现河面垃圾比较多,村主任淳义才也会参与清捞,或安排其他人帮忙。

从老鹰岩到荔枝滩,4公里左右,吴华林独自巡河时,只能一边摇船一边清捞,来回一趟需要三四个小时。这样的巡河清洁,吴华林上下午各一次,而涨水期间有时晚上也要巡一次。

河面垃圾 也要分类处理

3月14日上午,川江都市报记者跟着淳义才和吴华林上了船,看他们如何巡河清洁。出于安全考虑,吴华林让记者蹲在船仓。他说,平时船仓里是不坐人的,里面放些灭火器、网兜、铁耙子等工具。

船头,堆放着头天吴华林打捞起来的一些垃圾,大多都是塑料袋、菜叶子等,也有空酒瓶。吴华林说,因为数量不多,就暂时堆在这里。尽管当天气温不高,但记者蹲在船仓里,仍可以闻到垃圾散发出的臭味。

当天的巡河清洁,由吴华林摇船。淳义才穿着救生衣站在船头,拿着带网兜的长竹竿,目不转睛地盯着江面,看到垃圾漂过,就眼疾手快地捞起倒在船上。前面飘来一个空油漆桶,淳义才举手示意,吴华林默契地减慢船速靠近飘浮物,淳义才用网兜没能将油漆桶网住,只得伏下身子用手去捞。他告诉记者,夏季时碰到更大一些不易捞起来的飘浮物,只能跳进水里去捡。

20多分钟后,船驶到青鱼沱,这是一处回水沱,停了几艘检修的机动船。淳义才示意停下,“这里的垃圾最多”。记者看到,此处很大一块面积都浮满了垃圾,有水草也有生活垃圾,看起来水面都有些发黑。

停好船后,淳义才和吴华林跳下船,走到河滩上,用网兜、耙子甚至手去捞垃圾。“这里我们昨天下午才清捞干净,现在有船停这儿检修,垃圾冲不出去,就都堆在这里了。”很快,船头被垃圾堆满,只留下一个可以站脚的地方。淳义才说,这些垃圾会被分类处理,像菜叶子、水草这类可以自然分解的,运回去埋在竹林下,当作肥料;像木头这些,村民们会捡回去当柴烧。其他不能自然分解的,会运到专门的垃圾库。

巡河打捞 主力都是“大龄”村民

吴华林每天打捞上来的垃圾都会堆满一船,大概有近千斤,多数都是上游冲下来的,也有沿河村民扔的生活垃圾。不过这算是少的,夏天涨水时,上游冲下来的垃圾特别多,村上便会安排十余个人清捞,吴华林和另外一户有船的村民专门负责江面,其他人则负责岸上。“洪水季节,我们都会加班加点清捞,一天要捞十几船的垃圾。”吴华林说,整个洪水期清捞的垃圾有几百吨,运到岸上后要由挖掘机才能运走。

洪水期除了垃圾量特别多,还会遇到一些突发情况。去年8月,上游一农药厂被淹,装有农药的桶冲进了江里,接到通知后,沿江数个村都安排了人在江面堵截,“我们村安排了七八个人,在江面守了通宵,捞到了两个农药桶”。

这样的清捞已经持续了一年多,淳义才说,不只有长河村组织了人,沿江的村都安排有人。“巡河打捞还是很苦,冬天江面风大又冷,夏天太阳盯到晒,年轻人干不了,用船打捞垃圾的基本上都是我这个年龄的村民。”苦归苦,但吴华林认为,这样的巡河清捞很有效果的,“你看,现在沱江沿岸江面都干净了,水也清澈了”。

2000多名保洁员 为泸州江河“美容”

坐拥长沱两江,泸州从来不缺大江大河。

泸州江河众多、水系发达,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四川出水断面流量约80%在泸州。长江泸州段全长136公里,占长江四川段224公里的61%,流经泸州市纳溪、江阳、龙马潭、泸县、合江5个区县、30个镇街,流域人口115万人,主要支流为沱江、永宁河、赤水河等。

泸州市境内流域面积1万平方公里以上河流有长江、沱江、赤水河3条,其中国管河道两条572.5公里,省管河道1条44.6公里,市管河道3条444公里,拥有跨省界河流32条,跨市界河流15条。目前,泸州已分级分段落实河长责任制,并延伸落实村级管护责任,建立了巡河员制度。初步统计,全市现有河道、河滩保洁员2307名。像吴华林、庞义权这样的保洁员,每天对江面、河岸、岸线周边区域垃圾进行清理。看起来单调,却责任重大,遇到发现病死动物及其产品、突发水污染等,必须及时向主管部门报告,参与协助处置。

泸州市河长制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泸州市的河长制工作取得成效。长江出川断面水质均值为二类,重要支流赤水河、永宁河水质均值为二类,沱江水质稳定保持三类。同时, 泸州市编制《长江泸州段一河一策管理保护方案》,实施2018-2020年重点项目77个,计划投资31.9亿元;编制沱江、永宁河、赤水河、龙溪河等主要支流“一河一策”方案,到今年龙溪河水质达到三类标准,永宁河、赤水河水质保持二类标准。泸州市大小河流的河道(河滩)保洁工作持续开展。从2017年河长制工作开展以来,围绕清河、护岸、净水、保水的工作要求,各级加大了这方面工作力度和投入力度,通过购买社会服务,聘请当地群众等方式,把该项工作制度化、常态化。 对于长江、沱江等大江大河,流速快、水面宽、安全隐患大的河道,一般请专业人员负责,做到“全覆盖、无盲区”。

河滩清扫

一天背几背篓垃圾

3月14日早上8点,62岁的庞义权背着背篓,提着大塑料口袋,带上长夹子,准时出门,直奔沱江母猪滩(小地名)。连日的晴天,舒适了郊游的市民,却脏了河滩,庞义权的任务是让河滩“看上去很美”……

庞义权是江阳区况场街道春华村五组的村民小组长,他还有一个身份:沱江保洁员。他和其他三人一起,负责狮子桥到铁路大桥沱江3公里沿河的清洁。当沱江保洁员,庞义权干了近两年。以前分段包干,庞义权包揽狮子桥到母猪滩一公里多河滩的保洁,一天也不得休息。不久前进行了调整,庞义权他们四名保洁员拉通保洁,方便轮休,但庞义权仍然习惯每天带着工具,转一转,走一走。

河滩保洁 穿着行走路线都有讲究

母猪滩紧邻沱江骑游道,枯水季节,有一大片空地,视野开阔。虽然不是周末,但这片天然河滩还是有些狼藉。矿泉水瓶、方便面盒、塑料袋、水果皮等随处可见,乱石堆中、河边、水草丛中都有垃圾。“天气好,来耍的人多,垃圾就多了。”

庞义权把大塑料口袋塞进背篓,左手提背篓,右手拿长夹子。“刚开始垃圾不多,装在背篓里方便,多了倒进塑料袋再继续捡。这样节约时间,也方便装垃圾。”庞义权说,刚开始干这个工作时,背上背篓,动作慢,也累人。渐渐地,他积累出一套经验。

河滩上的垃圾五花八门,庞义权的行走路线也有讲究。“别看只是个不规则的坝坝,虽然直线距离约一公里,但垃圾无处不在,至少要绕两三圈,才能一网打尽。”就这两三圈,庞义权要耗时两三个小时。一圈下来,已有大半背篓。庞义权倒入塑料垃圾袋,放在一旁,继续“寻找目标”。“前段时间的垃圾很多,特别是周一,十多分钟就要装满一背篓。”

河滩上坑坑洼洼,泥泞不堪,稍不注意,脚就会踩到鹅卵石缝中。天晴胶鞋,雨天雨靴,是庞义权的标配,“一来好走路,二来也是保护脚”。踩滑了,也能减轻阻力,减少受伤。有时候,庞义权不穿袜子。“因为遇上下雨天,走不了多远,鞋子就已经湿透了,有汗水,也有江水。尤其是打捞泡胀了的白色垃圾,水流滴嗒的,容易滴到鞋子上,鞋子袜子都湿透了,还不如不穿”。

这不算苦。河滩上有些沼泽,被深深浅浅的草掩盖着,容易走入“陷阱”;有些小水凼,鹅卵石上长满青苔,要捡里面的垃圾不容易。放下背篓,将长夹子向垃圾更多处漫溯,力度、距离偏差大,容易身体失去重心,双脚陷进去。“有一次泥沙过膝,费了一番周折才走出来。湿漉漉的一身,顾不上回家换衣服,坚持干完才走。”

清掏垃圾 是苦力活也是技术活

夏战酷暑,冬斗严寒,日常捡垃圾、保洁,这在庞义权和同事们看来都“还好”。庞义权坦言,他们最怕的是洪水期和春节。春节很多市民到河滩上放鞭炮,鞭炮纸渣四处乱飞,扫不干净,还得靠手捡。

洪水,更让人揪心。沱江的洪水季节,从每年5月持续到8月,一下暴雨,庞义权就很紧张。母猪滩是个回水沱,遇到洪水,上游冲来大量水生植物、树枝、生活垃圾、发胀的死猪、发臭的家禽等,聚集在这里,严重影响环境质量。清掏,是一项苦力活,也是一项技术活。塑料泡沫、白色垃圾、枯藤……乱七八糟地交杂在一起,又脏又臭,工具派不上用场。脱下鞋袜,挽起裤腿,踩在污泥中,双手刨、抱、拉、抬,被锈铁丝刺伤,被树枝挂伤,双手起血泡,还得抓紧时间干。今天清了,说不定明天一场暴雨,垃圾又堆起来。庞义权说,沱江经这一段过后,会流入主城区,他们尽量清干净一些,减轻主城区清洁的压力。

“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这是诗歌里的情境。庞义权和他的同事,天天徘徊在流淌的沱江,“持一把长夹,向垃圾更多处漫溯;满载一背垃圾,在垃圾堆前挥汗如雨……”太阳下的河滩,扑鼻的气味,来自沉积的淤泥,来自垃圾的腐臭,来自江水冲刷的混杂,都与诗意无关。庞义权和同事们默默地守护这一江碧水。

新闻推荐

农村孕产妇 住院分娩定额补助已取消

市民:我是泸县潮河镇桂凤村村民,听说现在生第一胎会补助500到1000元的生育补贴,是真的吗?泸县潮河镇人民政府:按照《四川省卫...

泸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泸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