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幸福感:利民之事 丝发必兴 泸州市全方位织密民生保障网
■本报记者 周雪梅
泸州,一座让人感到幸福的城市——
漫步于滨江路,长江美景尽收眼底,江河网箱养殖设施全部拆除,旧码头砂石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城在林中、人在花间、行在树下、四季常青”的山水风光;设计别致的公共服务设施;干净整洁的健康步道;在不远处的茜草工业遗址博物馆里,市民还可领略泸州工业文化历史。这只是酒城泸州幸福民生画卷的一个掠影。
去年,清华大学发布“幸福中国白皮书”,泸州在其“幸福城市排行榜”中排名第一。从此,泸州便被称为全国最有幸福感的城市。泸州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持续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持续提升酒城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幸福感
保障和改善民生,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生活在这座城市的市民幸福感究竟有多高,其实无需讨论,民生就是大考题。
每天,市民毛孝平会带着4岁的儿子,到龙马潭区残疾人(脑瘫)康复中心做康复训练。毛孝平说,儿子符合救助标准,在康复中心治疗不用花钱。看着孩子训练后的细微改变,点燃了毛孝平内心熄灭已久的幸福火苗。
龙马潭区残联工作人员杜兴林说,泸州市脑瘫患儿家庭,每年可享受最高2万元的康复训练救助,最高3万元的康复手术救助,5000元辅助器具救助。这些民生保障举措,有效地缓解了脑瘫患儿家庭经济压力。
今年,泸州市持续实施十项民生工程及20件民生实事,包括:全方位促进城乡劳动者、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等9万余名困难人员就业,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扩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范围,进一步提高政策范围内的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新(改)建农村公路200公里,开工渡改桥9座、建成渡改桥7座等。
截至目前,泸州市民生投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72%;实现就业6.6万余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3%;资助和补助学生达24.2万余人,开工建设教师周转房386套;城乡居民健康电子档案建档率达96.3%,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报销比例最高可达95%,基本实现分级诊疗、大病保险。
获得感
补齐民生领域短板,把实事办好办实
目前,海潮沱江大桥已完成水下基础部分建设,工人们正在加紧进行桥梁建设。四川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海潮渡改桥项目总工程师刘进说,该项目主体预计2019年实现贯通。
据了解,海潮沱江大桥总投资1.3亿元,建成后将消除江河渡运安全隐患,改善两岸群众出行条件,同时也将推动泸县西南部、泸州西北部城镇群互补融合发展。(下转第三版)
新闻推荐
◎谢平波朱佳凤摄影报道进入水稻收割季以来,泸州市泸县奇峰镇辖区道路沿线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占道晒谷现象,严重影响了过往车...
泸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泸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