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泸县福集镇加强农村家宴安全管理工作小记

泸州日报 2017-06-22 16:03 大字

■曹原 本报记者 刘昌灵

日前,在泸县福集镇食药监所办公室,记者看到有几位家宴举办者和乡村厨师正在填写《农村自办群体性宴席备案表》。随后,工作人员向他们发放了《食品安全告知书》,要求举办者和厨师将其张贴在宴请现场。

“村上开大会的时候就告诉我们,凡是要办酒席的,必须要先到镇上去登记一下,要不然不能够举办。”沙土村五组村民李仁贵告诉记者,“现在我要赶回去将备案检查表交给村上协管员,到时候他们好到现场检查。”

自加强和创新农村自办宴席安全管理工作以来,福集镇积极探索建立农村自办宴席安全管理工作长效机制,结合镇域实际制定《福集镇农村家宴食品安全管理办法》,从宴席报备、现场监管、督促巡查、宣传教育四个方面制度进行了明确,实现农村家宴监管全覆盖,保障好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延伸监管触角 织密监管网络

办宴者点多面广,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却人数有限。对此,福集镇整合资源,构建了一张覆盖镇、村、组的三级安全监管网络,实现对农村自办宴席安全监管全覆盖。

“我们落实了211名村组干部、乡村医生为农村自办宴席信息员,要求及时通过电话、QQ、微信等向食药监所上报家宴举办信息,做到有宴必报。”福集镇食药监所所长牟婷说道。除了由信息员上报信息外,该镇还要求家宴举办者和承办者必须提前2日向镇食药监所报告备案,如实报告就餐时间、地点、人数和场所环境、菜肴清单等详细事项。

除了实行现场备案外,福集镇还建立了“福集食品安全”微信平台,设置了咨询服务、投诉举报、意见建议、工作动态、政策宣传等栏目,形成了“动态上报—信息汇总—及时汇报—专项检查—事后反馈”的工作流程,做到了信息无差漏,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家宴脱管漏管的情况,形成了科学有效的三级监管网络,实现了“点线面”大连接。

狠抓关键环节

突出监管重点

不久前,李子村村民张天海家做寿办了二十多桌,福集镇食药监所工作人员也来到现场,不仅对材料、环境等进行检查,还向就餐村民发放了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食物中毒防治急救等资料。

“我们要求每个村(社区)的安全协管员、乡村医生,对每次举办人数在100人以下的场所,对照《福集镇农村家宴现场检查清单》,进行现场指导检查。”牟婷拿着清单事项介绍,“我们还根据分级管理原则,对就餐100-300人的家宴,由镇食药所临时抽查;就餐300人以上的家宴,由值班领导率值班组及食药监所开展现场检查;就餐500人以上的家宴,书记、镇长带领相关部门开展现场安全技术指导……”

在《福集镇农村家宴现场检查清单》上,详细罗列了食品卫生、现场环境、演出场地三大方面32类安全注意事项。例如:食品原料质量、操作区域划分、厨师健康状况、酒水物资保管、餐具消毒清洗、菜品留样待查、醇基液体燃料存放、舞台搭建、设备摆放等。

检查人员通过对照清单逐项检查,对发现不符合要求和标准的,立即要求整改,消除安全隐患。在现场检查完毕后,检查人员还将对家宴现场所有人员进行警示教育宣讲,进一步提高群众食品安全防范意识。

创新管理方式

形成长效机制

福集镇成立了乡村厨师协会,以强化乡厨管理,促进行业自律。全镇49名注册厨师均已加入协会,实现了从“游击队”到“正规军”的转变。协会每季度对乡村厨师进行考核,对排名靠前的厨师实行“红榜”张贴,对排名靠后的厨师进行“黑名单”公示,有效提升了全镇农村厨师的行业自律意识。

“以前有些厨子不注意卫生,操作也不规范,给我们整个乡厨行业带来了不良影响。通过这种考核公示后,现在变得好多了,村民们都爱找协会里的厨子。”协会里一位年长的厨师说道。

福集镇还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广的思路,在天洋社区、李子村、团仓村对现有农家乐进行升级改造,探索建立家宴服务中心。家宴中心通过合理规划布局、划分功能区域,规范设施设备等,有效保障了食物的安全卫生。在天洋社区一处家宴中心,引入了阳光厨房建设,食客们透过透明的玻璃窗就可以看到厨师制作菜肴的全过程,实现了对食品加工环节全程监督。

“自从有了家宴中心,我们经常来这里吃饭,不仅方便实惠,而且安全放心。”天洋社区居民王秀梅说,明年她娶儿媳妇也准备办在这里。

新闻推荐

“七色花”:法润泸县缤纷多彩

图为泸县法院七色花普法宣讲团聘请的法制小使者6月1日,泸县法院“七色花”普法宣讲团与泸州某公司走进泸县天兴小学,开展普法宣讲暨“六一”爱心助学活动,以独特的庆祝方式,为师生们送去一份法治...

泸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泸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