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好党员富裕不忘责任 尽心扶助邻里

四川农村日报 2016-11-24 10:24 大字

□李磊 特约通讯员 曾佐然

“今年的党代会工作报告提出了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推动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合社等发展壮大。我觉得自己的干劲更足了。”9月21日,泸县玉蟾街道玉蟾村党员张军在参加该县的党代会讨论工作报告时如是说。

张军是个致富能手。这些年来,他不忘一名党员的责任和义务,带领村里贫困户、普通群众积极发展水产养殖,带领他们走上了一条脱贫致富之路。

攻坚克难 开创致富门路

“要想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自己首先要懂政策。”张军用实际行动影响身边的人。

“凭什么村上发山羊给他,而我没有,你们村干部偏心,不公平……”在对贫困户进行产业项目帮扶时,不少村民三天两头找村干部。张军主动为村“两委”解忧,当起了政策宣讲员,消除村民的误会。

谈到张军,村民刘贤从激动地说:“张军向我讲述了国家的扶贫政策及宏伟目标,不断给我打气,为我出谋划策,让我们全家重振了信心,看到了新的希望。”如今,刘贤从在扶贫政策的扶持和干部的帮扶下,家庭收入有了明显的增加,生活也过得有滋有味。

“要致富,选门路。”2005年,张军主动承包村里20余亩低产水田改造成鱼塘,开始发展水产养殖业。

创业第一年,由于没有任何经验,张军投入的鱼苗要么长势不好,要么成片死亡。遇到涨洪水,流失的鱼也不在少数,不但没赚到钱,投入的资金还亏损了一大半。不少村民劝他放弃,可张军没有被困难吓倒。为了学习养鱼技术,张军经常泡在村里的农家书屋,查阅各种水产养殖资料;同时他还四处请教前辈、拜访专家学习经验技术,跑遍了周边十公里大大小小的鱼塘,实地查看,潜心研究,总结经验。

经过3年的努力,张军总结出了一套较为科学、实用的养鱼技术。养殖面积从20余亩扩大到了70余亩,将单纯的养鱼变成了种鱼养殖、鱼苗繁育、商品鱼养殖、生态垂钓为一体的水产养殖产业,年收入达到20余万元。

桑梓情深 帮助贫困村民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水产养殖给张军带来了丰厚的收入,也让他成了十里八村的名人、专家,不少村民慕名前来取经,学习养鱼技术,而张军都一一热情接待,毫不保留地给予指导。

为了帮助邻里乡亲养鱼致富,张军将自家鱼塘作为教学点,免费为乡亲们进行养鱼培训;免费上门指导建设鱼塘,消毒给氧、鱼苗投放、鱼病防治。对于贫困户家庭,张军更是格外关照,无偿提供种苗,义务帮助日常管理,积极帮助销售,努力为他们排忧解难,帮助他们早日脱贫。

每每提到张军,贫困户叶华富满怀感激。去年他唯一的儿子因车祸去世,老两口几乎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张军三天两头到他们家探望、关心,帮助他们家修整鱼塘,投放鱼苗,发展养殖,为他们管理、销售……在张军的帮助下,今年叶华富顺利脱贫。

贫困户何高秀、陈德富因身陷残疾,无劳动能力,张军主动将两家人的稻田承包下来,改造成鱼塘发展水产养殖,给予他们每亩每年700斤稻谷的补助,解决了两家人的后顾之忧。

张军发动本村养殖户和贫困户加入了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合作社统一养殖、统一销售的优势,发动更多的家庭投身该项养殖,不断壮大玉蟾村水产养殖的规模。如今玉蟾村发展了大型养殖户3家、中小型养殖户20余家,养殖面积达500余亩,年产值上百万元,参与养殖的贫困户今年全部完成脱贫任务。

新闻推荐

泸县供电公司农网改造惠农家

四川经济日报泸州讯(陈霞记者庞玉宇)“以前做饭要烧柴火,周围的大山都跑遍了,现在好了,家里做饭都用电饭煲。”近日,在泸县福集镇李子村二社,岁的贺桂芳老人谈起农网改造后的生活,露出了幸福的笑容。泸县...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