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瞄准四大新区 决胜全面小康

华西都市报 2016-04-26 15:32 大字

十三五期间,把泸县打造成创新新区、畅达新区、产业新区、宜居新区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和决胜全面小康的开局之年,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泸县县委主动适应、引领新常态发展,“瞄准”建设“创新新区、畅达新区、产业新区、宜居新区”的发展目标,多举并重、相互支撑、主动融入、协同发展,突破经济发展的瓶颈期。在“十三五”期间,把泸县建成朝气蓬勃、四通八达、欣欣向荣、乐不思蜀的小康县城。

打造创新新区抓好园区建设的主战场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改革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决定着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面貌。泸县抢抓改革创新机遇,目前已经成功完成国家不动产统一登记、省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改革试点,正在实施农村综合配套、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等国省市改革试点工作。下一步,既要实现各项改革创新试点工作的预期目标,更要探索总结出超预期的改革成效,为争取国家更多的改革创新试点奠定基础,努力建设泸州大都市创新新区。

园区是产业发展的主战场,是承载“四个新区”建设的重要平台,必须创新建设模式,加快园区建设。为此,泸县主动作为,鼓励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打造以大学科技园、新药评价中心和孵化园为核心的药业园区创新创业平台,以更多的创新成果促进产业发展。始终保持改革创新发展定力,做好改革创新规定动作,选好改革创新自选动作,敢于针对时弊大力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不断丰富完善“1+20”县镇互动发展等重大激励机制,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具体而言,要不断加大园区建设力度,强化配套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有效提升园区综合承载能力。创新园区建设投融资方式,发挥政府在工业园区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整合各类资金和资源,构建“以政府投入为主、以社会投资为补充”的多元化投资机制。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园,通过政府搭台、项目牵引、市场运作,建立起多元投入的模式,加快培育一大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强化园区项目建设督查,继续深化县级领导干部联系园区重点建设项目制度,推进重大建设项目进度。提高园区建设服务水平,强化园区发展服务意识,确保部署的工作立说立行。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园区服务“一站式”的行政审批模式。到“十三五”末,确保经开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3.8平方公里,医药产业园建成区面积4平方公里,新建成嘉明万亩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方洞万亩特色养殖业示范园,发展花卉苗木、休闲度假等特色产业园6个。

升级畅达新区“三航四横八纵一环”

交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服务性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是社会经济赖以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一个地区对外联系的形象和窗口。经过多年的建设,泸县已经构建起了以神仙桥码头、厦蓉高速、川黔铁路等为骨架的立体交通网络体系,正在成为泸州综合交通枢纽的重要平台。未来几年,泸县将全力构建以云龙机场、港城大道、南渝泸高速、川南城际铁路等为骨干的“三航四横八纵一环”立体交通网络,将泸县打造成泸州对外交通和多式联运的核心区,把泸县建设成为泸州大都市内畅外捷的畅达新区。

“三航四横八纵一环”立体交通网络的构建,外捷内畅的立体交通有效促进区域协同。大力实施外捷工程。主动配合工作,确保川南城际铁路建设加快推进,南渝泸高速今年顺利动工,泸永高速2019年开工建设,围绕云龙空港完善交通运输体系,争取沱江航运开通建设。加大项目争取,拓宽投融资渠道,全面提档升级泸永、泸荣、泸隆骨干公路,推进长江航道“三改二”工程。

大力实施内畅工程。做好交通运输规划,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确保新建成港城大道、福瓦路、福云路、北环路等主要交通干道。加大资金投入,全面改造升级福清路、合牛路等。积极引导,多方投入,全面提升县镇之间、村镇之间、村与村之间的道路等级,实现全境交通无缝联接。

建立健全交通运输发展体制机制。通过政府投入+市场运营相结合,建立有效的道路养护、管理体制机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创新农村客运发展模式,大力推动实施“公交优先”,未来五年新增城乡客运线路8条,县际客运专线1条,全县20个镇(街道办)和主要农村聚居点全部开行农村公交,有效满足群众出行需求。到“十三五”末,神仙桥码头新增岸线0.5公里,建成1000吨级泊停靠设施,公路里程增加到3290公里,使泸县成为泸州北部铁、空、水、陆多式联运畅达新区。

构建产业新区工业、农业、服务业并重

产业发展是一个地区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基础和根本,只有通过产业的大发展,才能集聚人气、提升财气、推动经济社会的大发展。泸县工业将围绕“1+3”主导产业,推动酒业错位发展,医药产业快速发展,打造泸州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农业将围绕龙眼、蔬菜、生猪等传统优势产业和花卉苗木等特色种养殖业,打造泸州现代农业示范区。服务业将继续做强建筑、商贸等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农村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打造泸州现代服务示范区。把泸县建设成泸州大都市产业新区。

做大做强“1+3”工业体系,坚持工业为重、工业为大、工业为先,集中力量推动酒业提质增效、医药产业加速发展。推动酒业转型发展,大力提升“龙窖”酿造核心竞争力。以绿色健康食品(白酒)产业为基础,延伸酒业产业链。突出医药产业引领发展,强化龙头带动作用。建设原材料种植基地,围绕现代中药发展,集中种植紧缺中药材和医药企业发展所需原料药材。大力发展精细化工,配套医药产业发展。实施人才战略,加快推进新药评价体系、孵化园、大学科技园三大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到“十三五”末,医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00亿元,医药产业成为县域经济重要支柱产业。

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深化农村改革创新,持续推进农村综合配套、农村宅基地制度、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等国省级改革试点。创新农业发展模式,突出规模发展和特色发展两个重点,,建设特色农业产业园。通过中药材等基地建设,为医药产业提供丰富的原材料,促进一产与二产有机融合发展,通过龙眼等产业园建设,有效对接休闲度假乡村文化旅游,促进一产与三产有机融合发展。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化三次产业结构,大力提升服务业比重。既要稳定金融、商贸、房地产等传统服务业发展,更要积极扶持文化旅游、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产业发展。发展壮大文化旅游,培育新增长极,深刻挖掘石刻文化、农民演艺文化、酒文化、庄园文化、生态文化等内涵,突显人文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品牌。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原则,聚力发展以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为重点的电子商务产业。到“十三五”末,实现电商终端服务全域覆盖,全县品牌工业企业、酒类企业、农特产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普及率达到80%,成功创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成区域性电子商务中心。

建设宜居新区着力城建医疗教育卫生

宜居是城市发展的目标和方向,“生态性”、“宜居性”是城市发展坚持不懈的追求。自区划调整以来,新县城主动承载泸州城市对外拓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成功创建了国家卫生县城、省级园林县城,城市功能较为完善。小城镇主动融入川南城镇群发展,突出特色塑造,涌现出玄滩、云龙等全省百镇建设试点镇。随着泸州“双两百”城市发展的推进,按照人文生态县、绿色产业城、休闲目的地的标准,县城将以城西新区建设为核心,凸现山水园林特色,打造泸州城市后花园,小城镇以“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为原则,积极发展乡村休闲度假养生旅游,大力推进特色小城镇建设,把泸县建设成为泸州大都市宜居宜业“山水园林”新区。

优化城市布局。按照“东建、北拓、西进、南改、中调”县城建设目标,培育通道经济。积极推进港城大道延伸,加快县城北拓步伐。依托经济开发区、药业园区,打造产城融合示范新区。加大招商引资,大力发展绿色、环保产业,加快城南改造升级。坚持“以业兴城”,发展壮大金融、餐饮、商贸等服务业,增强三产对城镇发展的支撑。到“十三五”末,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2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20万。

打造城西新区城市建设新标杆。坚持产城融合、景城融合、城旅融合建设方向,凸显城市湿地特色,按照规划先行、配套优先、递次开发的原则,建设领先川南、制胜泸州的园林特色精致新区。到“十三五”末,确保商贸中心、体育馆等主要配套设施全面投入使用,城西新区成为观光、度假、旅游重要节点。

完善城市功能。继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改造,提高城市供电安全质量,积极推进供水管网改造,建立健全机制有效治污,主动对接,努力做好城市工业用、民用然气保障。巩固教育发展成果,加大社会化学前教育、均等化义务教育、优质化普高教育投入,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有效满足市民教育需求。提升城市医疗服务水平,支持县人医与泸州医学院深度合作,加大对外招商,促成三甲医院建成营运。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创新投融资方式,引进第三方整合现有资源,实现城市管理智能化。

塑造优美环境,巩固国家卫生县城创建成果,确保卫生县城复检成功。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加大濑溪河、九曲河流域综合治理,通过实施防洪工程、业主建设等,大力美化两河四岸。积极开展城市美化、亮化工程,通过功能性、装饰性有机结合,塑造城市美化亮化亮点。加快大玉蟾山、龙桥百花洲、龙脑桥等联动、整体开发,建设人文、生态、田园城市大环境。

吴先军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 杨建均

新闻推荐

全校职工送祝福 高三考生泪眼朦

泸县二中举行2016届毕业典礼暨高考壮行大会泸县二中校长张连奇给学生颁发毕业证书“育人传大道,报国成栋梁!弦歌奏大雅,桃李仰高山!”6月4日,泸县二中七千余师生齐聚田径场,举行2016届毕业...

泸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泸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