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泸县:“暖政”惠民 幸福指数节节高

四川经济日报 2016-01-29 23:51 大字

2015年,泸县始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紧抓不放,集中财力,突出重点领域,精心组织,积极探索,强力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县公共服务水平极大提高,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明显改善,广大群众得到了更多实惠。

扶贫解困 群众满意

“原来的房子一下雨就不敢睡觉,下大了屋里连躲雨的地方都没有,现在住进了新房子,心里面踏实了,打心眼里高兴!”龙阴沟村村民程宏玉说。程宏玉如今的新家,是两层小洋房,宽敞的房屋放着新式彩电冰箱,各种现代家具让新房显得更加漂亮。程宏玉家只是泸县危房改造后搬迁到新农村集中居民点的一个缩影。

2015年,泸县持续实施危房改造工程。“百万安居工程”建成2890户,其中农村危房改造完成2775户,农村D级危房实现动态消除。

泸县还出台5年***计划,40个县级扶贫帮扶工作队分别进驻贫困村,使项目、资金、人才发展要素加速向贫困村集中。资金整合到位6000万元,贫困村“4+1”基础改善项目优先建设;贫困人口实用技术培训2万人,从事种养项目1.4万人,纳入农村低保2.2万人,医疗救助1.9万人。8个贫困村成功“摘帽”,12646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城乡公交 方便快捷

“现在乘坐城乡公交车进城很方便,每隔15分钟就来一辆,还可以到县城内的公交站点下车。”泸县玉蟾街道龙朝村村民张兴福谈起泸县城乡公交一体化运行后的好处就高兴地说开了,“像我们这些把自家种的蔬菜拿到县城里卖的人,坐上城乡公交车后,选择离想去的农贸市场最近的公交站点下车就行,不用像以前乘坐公路客运车那样在指定点下车,下车后还得挑着满满两大框菜,走上一二十分钟才到农贸市场……”

泸县自2012年确定为全省首批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试点县后,县城乡公共交通有限公司本着“服务于民、方便于民、惠泽于民”的原则,强管理、优服务,积极推动城乡公交一体化稳步有序发展。

伴随着泸县路网建设的不断完善,泸县城乡公共交通有限公司管理水平、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城乡公交一体化将越来越惠及群众,推进经济发展。据悉,泸县城乡公共交通有限公司现已投运城乡公交车46辆,开行了泸县—万定、泸县—临港工业园、泸县—喻寺、泸县—潮河、喻寺—兆雅、潮河—喻寺、海潮—喻寺、泸县—海潮等8条城乡公交线路,为泸县西、北、中部15个镇(街道)70余万群众出行提供了便利。

2015年,泸县交通条件明显改善。港城大道路基工程全面完成,福清路、云百路建成通车,县乡道路改造67.4公里,通村水泥路新建62公里,“安保工程”建成77.6公里,渡改桥、危桥加固、路面维修工程扎实推进,城乡公交通达99个行政村。

新村建设 美丽如画

2015年6月中旬,百和镇滨河公园的荷花就早早闪亮登场。一朵朵盛开的荷花亭亭玉立,随风起舞,光彩照人。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气息,让人心旷神怡。每天晚饭后,百和居民都要去滨河公园溜达溜达,跳坝坝舞、健身、沿河散步赏荷花,成为了一种健康的新风尚。百和镇还综合治理了2.5公里的大鹿溪河,在河堤上修建了栏杆,栽植了桂花、天竹桂、香樟、三叶树、摇钱树等绿化苗木,绿树红花相映成趣。同时,配套新建的社区综合楼、社区休闲文化广场、亲水平台、喷水莲枪龙、休闲亭、人行索桥等项目使场镇居民生活休闲环境得到极大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极大的提高。

兆雅镇进港路沿线的永和村,曾经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现在旧貌变新颜,通往临港产业园区的道路宽阔平坦,道路两旁一座座别致的小洋楼星星点点散落于浓密的绿荫中,家家推窗看景,户户开门见绿。兆雅镇为了保持农村清洁卫生,营造和谐人居环境,在新村聚居点建立垃圾收集点,并与市环卫所续签委托垃圾清运转运协议,卫生保洁统一发包,实现卫生物业化管理,每天定时保洁,营造了整洁有序的镇容村貌。村民们说:“在这里,干农活都是一种享受。”

在新村聚居点,泸县实施“四化五通”,改善新村环境。大规模实施“见缝插绿”“花开百户”和 “庭院绿化”等工程,大力推进旧村落通路、通电、通水、通气、通讯建设,实现道路硬化入户率、统一集中供水管网入户率、有线电视覆盖率、垃圾集中收集率均达到 100%。泸县把生态农业、度假休闲相结合,发展观光农业,拓展乡村旅游,打造功能完善、产业升级的幸福美丽新村。

2015年,泸县以港城大道、万得路为“两线”,得胜镇莲花新村、云龙镇百年荔枝园为“两点”,万亩高标准龙眼为“一基地”、泸州新大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为“一龙头”,创新机制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

就近就业 致富增收

宋明会是得胜镇东皇殿村的村民,以前一直在广州打工,由于离家远,很少回家。今年,她不再外出,就在村里新建的刘氏泡菜加工厂工作。“家里老人年龄大了,娃儿又还很小,在家附近能找到好工作就不愿意出去打工。现在离家近又能挣钱,很满足。”

泸州刘氏食品有限公司入驻得胜镇川南生态蔬菜科技园以来,已流转2500亩土地作为原材料种植基地和产品初加工场所。刘氏泡菜项目实施后可带动20万亩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的建设,5年内可实现产值10亿元,实现利税1.95亿元,还可以解决至少1000人的劳动就业,辐射带动10万农户共同致富。目前,位于得胜镇东皇殿村的初加工厂已经建设完成,大大解决了周边群众的就业问题。

2015年6月以来,随着龙桥文化生态园的荷花竞相开放,前来观光的游客让龙华村七组村民余世辉的余味轩农家乐生意异常火爆,除了包间满座外,连院坝里都坐满了客人。“去年有8万多元的收入,其中,土地流转租金2350元,年底分红5000元,打工收入2.8万元,农家乐营业收入4.5万元。” 余世辉算了一笔账,以前承包了25亩地,全家四口人都在家种粮,一年收入在3.2万元左右。自从县上实施了产权改革试点,余世辉将自家的2.6亩土地流转出来入股专合社,除每亩每年得到330公斤谷子外,还按股份享有专合社年底分红。同时,他自己办了一家农家乐,空闲时间全家都在专合社打工。

余世辉只是在龙桥文化生态园试点中的受益者之一。泸县抓住全省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改革试点的机遇,通过股份合作、产权流转等方式助农增收。目前,龙桥文化生态园已集中流转土地 7000余亩,园区实现量化股权2.37万股,总股本金7.11亿元,建成家庭农场7个、主题观光园5个、农家乐17家、农家超市13个,实体经营实现产值近3亿元。792户农民成为拥有农村产权,并享受农村和城市双重待遇的城镇居民;2014 年,园区农民人均纯收入 15706元,增速和总量均高于全县的30%;其中财产性收入1328元,占比8.5%,高于全市 7个百分点。

泸县全面贯彻落实新一轮就业创业政策,全力推动创业带动就业,深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深化开展就业服务,以扶持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返乡农民工、留守妇女、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和残疾人等七类人员就业创业为重点,强化政策宣传,优化政策流程。2015年,泸县城镇新增就业5500人、登记失业率3.0%;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36万人,实现劳务收入52亿元。(苏永海 庞玉宇)

新闻推荐

泸州“十三五”旅游收入或破700亿元

6月12日,记者从2016年泸州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获悉,到2020年,泸州旅游产业将接待游客74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700亿元,争取创建2至3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10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10个国家旅游度假区、国...

泸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泸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