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推进电商进农村 打通最后一公里

四川日报 2015-10-25 07:39 大字

——泸县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实录

□泸县宣 文/图

2014年全国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12.3万亿元,其中网络购物交易规模达2.8万亿元,网络购物交易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7%。电子商务逐渐成为拉动内需、促进就业的重要力量,并促进了金融、物流、仓储、装备技术等相关领域的快速发展。

泸县地处川南,位于川、滇、黔、渝四省市结合部,幅员1532平方公里,人口109万,是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电子商务示范县、四川省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近年来,该县紧紧围绕解决农村“买难、卖难”这一核心问题,创新模式、拓展服务,建成了“四中心一协会一平台一网络”的电子商务进农村运营体系,其中“六统一建店”、“小平台对接大平台”等工作模式得到了全国供销总社和省级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目前,该县已注册登记电子商务有限公司11家,实现网上交易额达10亿元,带动就业1000余人。

先行先试 加快试点

按照“理念新、启动早、实施快”的工作部署,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对产业转型、链条延伸、方式转变的催引效应。一是坚持理念引路,制定了《泸县电子商务发展意见》、《泸县电子商务进农村建设方案》,大力推行“互联网+”、“多平台互动”等新型发展模式。二是坚持创新试点,紧抓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全省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县契机,在县城和有条件的镇相继启动电子商务进农村试点。目前已建成县级电子商务运营服务中心、电子商务体验中心、电子商务培训中心和仓储物流配送中心各1个;今年年底将完成20个镇级电商服务店和60个村级电商服务站建设。三是坚持激励扶持,强化财政保障,设立电子商务发展基金,在土地、资金、人才、物流配送等方面加强对农村电商发展的扶持,对重点电商企业和项目实行“一事一议”政策。

多方对接 打通通道

按照“政府推动、商务主管、供销主抓、部门配合、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发展模式,整合资源,全力打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流通通道。一是抓政企对接。成功引进苏宁云商集团(苏宁易购)等与本地供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进行战略合作,共同开发市场。二是抓农网对接。建立“泸县特产商城网”平台,申请注册了“泸县特产商城”网的国际商业组织的顶级中英文域名,开通了“泸县特产商城”微信公众平台“二维码”扫描链接和手机版在线购物等功能,将“泸县造”产品搬上虚拟“货架”,实现商品展示、在线交易、物流配送。三是抓平台对接。推进“泸县特产商城”与四川电信“天虎云商”、中国邮政“邮乐网”、“苏宁易购”等大平台合作,在“淘宝网”开设“泸县特产专卖店”,即将在“天虎云商”平台开设“泸州馆”、直接融入“中国供销电子商务全国平台”,实现小平台与大平台的有效对接。

统筹资源 突破瓶颈

将有限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形成多方受益、优势互补的工作格局,着力解决好“最后一公里”的瓶颈问题。一方面统一模式,充分依托“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网工程”的1890个经营服务网点,采取“统一规划布点、统一店牌标识、统一硬件配置、统一服务管理、统一专业培训、统一物流配送”的“六统一”模式,择优实施信息化改造。目前,全县物流配送覆盖90%以上区域,基本形成“快递到镇,配送到村,服务到户”的配送网络。另一方面整合资源,整合邮政、电信、电力、保险等资源,为农村消费者提供网购网销、缴费、充值、订票、代收代发等便民服务,形成了产品加工、包装设计、网络营销、储存运输、质量追溯的全产业链,让广大基层百姓“足不出户”便能办理自己的事务。

营造氛围 打造环境

从教育培训、行业组织、舆论宣传等入手,着力营造电子商务发展良好氛围,推动电商工作纵深开展。一是实施电子商务普及工程。在国家高新区泸州医药产业园内建设电子商务培训中心,与苏宁集团、四川省商贸学校、泸州市电子机械学校等单位合作,对相关政府部门、专合社、种植养殖大户、大学生村官等人员,重点培训电子商务的基础知识、网上开店技巧、网购操作等技能。二是加强行业组织建设。成立了泸州市第一家县级“电子商务协会”,并积极谋划组建物流协会,进一步健全电商行业组织结构和体系。三是丰富宣传内容和形式。充分运用新闻媒体、部门网站等载体,多途径、多形式开展销售本土特色产品的“乡村网市”,推动泸县电子商务品牌和“泸县造”产品网销品牌建设,大力吸引和支持全国各地电子商务人才来泸县创业发展。

放飞梦想、为梦远航。泸县农村电商工作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下,已跃然起步。我们相信,泸县农村电商必将搭建起全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广阔平台,探索出农村电子商务综合示范的成功经验。

泸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泸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