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我想守着留守学生”

华西都市报 2015-09-08 17:07 大字

刘媛和学生们在一起

“Good morning,Sunny,you arrives vey early”、“ Good morning,James。”新的一学期已经启程,开学第一天,泸县二中外国语实验学校教师刘媛在教室门口迎接学生。在学生们的记忆中,这样的场景并非偶然,每天早上,刘媛都会在教室门口等候着他们的到来。

研究生毕业选择扎根初中教学

刘媛本科是英语专业,之后又攻读了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和心理咨询师,2010年毕业之际,她本可以选择留在大城市发展,但她放弃了那些难得的机会,选择回到一座县城,在泸县二中外国语实验学校任教。“泸县留守儿童较多,泸二外是一所封闭式管理的学校,孩子的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就更有实践和研究的价值。”

来到泸二外,刘媛长期但任初中英语教学,同时也是一个初中班级的班主任,班级里,有一半多的孩子是留守孩子,学生送走一批又一批,但留守孩子,却总是存在,这令刘媛对他们更多了一份心思。对于这部分孩子,“讲究‘批评\’的艺术和‘正能量\’的注入,不能给予学生不良的心理暗示,产生内疚感和负罪感。”刘媛说。

不轻易责怪让孩子在修正中提升

一次晚自习,安静的教室里响起一串清脆的“嗒…”的声音,显然,是乒乓球掉到地上了。顿时,教室里一片埋怨声,刘媛还没来得及开口询问,掉乒乓球的孩子激动地说:“我又不是故意的!”听到这句话,刘媛很是吃惊,不是因为他的辩解,而是因为从他这句话中,刘媛读到是一种典型的自我保护说话方式,这句话是他的应激反应模式:我是无辜的!

改变了责怪孩子的想法,刘媛只是叮嘱道“下次小心点!”没想到课后孩子主动找到刘媛,自责地道歉承认错误。刘媛庆幸自己控制了情绪,在刘媛的引导下,孩子自觉地想出了一招,“他拿了一个专门的袋子保管乒乓球,类似的插曲再也没有发生过了。”

“心理疏导师”解开孩子心中结

还有一类学生,情绪极易波动,他们常常是奶奶辈亲人教养,方式属于批评型。刘媛介绍,班里曾有个孩子因为佩戴护身符类型的项链,被值日老师要求摘下来时怒气不止。“他已经是脸色铁青,紧握拳头,不断反问:‘戴个东西怎么就是流里流气?\’气氛一片凝重。”看着走过来的刘媛,值日老师如释重负。刘媛试探性问着:“项链暂时放在我这里,如何?”孩子犹豫了一下,没说话,然后转过身去背向刘媛。刘媛开始去解开孩子脖子上项链的结,因为天冷,且在场的老师们都在看她处理这个事情,刘媛有点紧张,好几秒钟都没有解开这个结。她开始自嘲了:“哎呀,菩萨不喜欢我,要死心塌地跟着你呀!”结果,孩子笑了,并说道:“是死结,解不开,弄断就是了!”刘媛顺着他的话问:“真的剪了?”他点头。将项链剪下来的那一刻,刘媛通过眼睛余光发现孩子刚才的愤怒已经变成了小孩子的顽皮笑脸。“我释怀了,他不会再因此事闹出其他的别扭来。”刘媛说。

类似这样解开孩子“心结”的故事还有很多,在刘媛的眼里没有差生,孩子们就像玫瑰花蕾,有不同的花期,最先开的花与最后开的花一样美丽,只是尚需她慢慢耐心浇灌。

雨竹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 徐庆(图由受访者提供)

新闻推荐

泸州商贸新业态抢“互联网+时代”新红利

高峰论坛现场赵飞摄商务部原部长助理黄海发言赵飞摄“互联网+时代的商贸新未来”主题论坛上,泸州提出加快建设川滇黔渝结合部商贸中心西南地区如何整合优势、布局地方产业格局,抢占“...

泸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泸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