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传承民间非遗莲枪舞进校园

华西都市报 2015-05-13 17:59 大字

学生们在进行莲枪舞展示

“转龙山上书声朗,柳呀柳莲柳呀;鹿溪河畔桃李芬芳,荷花一朵莲呀海棠花;辛勤的园丁儿育人忙,柳呀柳莲柳呀……”每天早上第一节下课后,这曲轻松而欢快且具有民间乐调的《百小赞歌》在泸州市泸县百和镇中心小学校园响起,操场上,上千师生整齐地跳着莲枪舞,时而击打、时而跳跃,不时还变换着队形。这不是学校组织的文艺表演,而是学生们利用大课间活动时间普及推广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百和莲枪。

传承历史文化从娃娃抓起

如今在百和镇盛行的莲枪舞,是经过第五代传人楚泽甫改编而成的。楚泽甫从小受到莲枪舞熏陶,且有较高的悟性,被百和莲枪舞第三代传人田文华老师收为徒弟,秉传莲枪舞表演技艺。

百和镇中心小学负责传授莲枪舞的兰启平老师是2007年,百和镇在申请非遗时参与莲枪舞展演的主要演员,在得知学校要将民间非遗引进校园,并在广大师生中进行推广,非常的支持,积极主动的向学校领导请缨,要求参与莲枪舞的传授和推广工作。

“莲枪舞在民间的传承都是一对一的,很不好传承和发扬。”兰启平老师说,学校有这个平台,学生也多,只要得到重视,对传承和发扬是有好处的。便于到全镇的学校进行推广,四五六年级学生就带器械进行莲枪舞活动,对于一二三年级的学生,跟着莲枪舞的音乐,尝试着在教室里做莲枪操。莲枪操分为九节,学生不需要带器械。

把民间艺术改良引进校园传承

从2005年9月,泸县百和镇中心小学率先在学生社团活动中引入莲枪舞,欢快的音乐、明快的节奏,简单易学的舞步受到学生们的普遍欢迎。

“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进行保护和传承,仅靠一个涉及面狭窄,只有少数学生的社团进行传承和发扬所得到的效果肯定比全校范围的师生一起更能扩大传承的范围和发扬的面。”百和镇中心小学校长刘德刚说,泸州市提倡的大课间活动对学生每天运动量不低于半小时的要求,结合到莲枪的运动量强的特性,从2012年开始,就把莲枪和把“感恩的心”的手语操,有机的融合到大课间。

如今,百和镇所有中小学校均把莲枪舞引进校园,在大课间活动中作为首个项目进行表演,意在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莲枪舞引进校园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把民族文化资源融入中小学教学过程。多知道点百和莲枪:泸县“百和莲枪”起源于宋代,叫花子乞讨,明清中后期由田姓人家整理编排,因其唱腔优美、套路新颖、步伐独特、气势磅礴深受百姓喜爱,逐步演变为民间舞蹈艺术和强身健体的体育活动。是流传于百和镇及周边地区的曲艺艺术,其主要道具为莲枪,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民族文化底蕴。并于2007年3月入选首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杨伦勇 杨文权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 张瑞波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改保险受益人引前妻“骂战”人寿泄密?

老陈因更换一张保单的受益人引起和前妻的“大战”,而导火索则是老陈认为保险公司员工走漏风声。昨日,老陈投保的保险公司称,经调查不存在泄露信息一事,是老陈前妻持投保原合同在查询交费...

泸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泸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